項目建設是增強區域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隨著年后復工復產,鯉城區按下項目建設“加速鍵”,持續搶抓進度,全力推動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創新建造模式
刷新項目建設進度
3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常泰街道的金泰花園一期項目施工現場,蒙蒙春雨中,現場機器轟鳴,吊車林立,施工車輛不時穿梭,一片忙碌景象。
金泰花園一期項目為站前大道西側片區棚戶區改造安置房項目,主要用于安置站前大道西側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征遷居民。“項目配建的9棟住宅樓已全部封頂,3號至7號樓已經完工。”項目經理陳志彬介紹,目前,剩下的4棟住宅樓及1所配套幼兒園正在進行內外裝修。
按照原建設計劃,金泰花園一期項目預計于2022年6月份完工,但按照目前進度,預計可提前6個月完工。項目進度如此超前,得益于高效的建造模式。據介紹,項目采用“精益建造”模式,在主體結構建造過程中,穿插進行室內外裝修,通過科學管理、工序細分,推進模塊化施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相較于傳統的建造模式,‘精益建造’能夠確保每棟樓體都在施工,不會出現人員閑置的狀況。”陳志彬介紹,為確保工期,春節期間,部分工人堅守崗位,持續推進項目建設,正月初十,項目300余名工作人員全部到崗,投入建設。
創新驅動發展
優化產業鏈供應鏈
項目建設緊鑼密鼓,企業發展如火如荼。在泉州聯興發針織織造有限公司,多臺智能設備正一刻不停地運轉著,工作人員通過智能管理系統,對設備運行情況、物料消耗等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和監測。“智能化設備對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以說是立竿見影,原本1個擋車工只能操作3臺機器,如今1個擋車工可以同時操作10臺機器。”企業負責人蔡俊杰介紹道。
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也加速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化升級。2019年起,企業整合資源,創新建設“聯興發針織供應鏈創新平臺”,攜手國內外知名企業,組建供應鏈創新聯盟,提供從紗線、面料、染整再到設計、成衣等一攬子“集成服務”。“通過高效的供應鏈協作、抱團創新,能夠更好地應對互聯網時代面臨的快速設計、補貨等供應鏈難題。”蔡俊杰介紹,目前,聯盟已集合18家企業,它們發揮各自優勢,為客戶提供小批量、多批次、快供貨的“一站式”快速生產供應模式。
今年,鯉城區提出開展“項目投資提速年”行動,科學謀劃,精心安排,全力推進總投資逾900億元的97個區級重點項目,著力建立完善專班推進、精準招商、亮燈管理、問題協調、考核通報等一系列工作機制,推動更多優質項目開工、投產。同時,陸續出臺融資幫扶、人才獎勵、研發補助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形成線上線下“一張網”,打造寬松有序的市場環境,全面釋放政策紅利。接下來,鯉城區將持續以“再學習 再調研 再落實”活動為抓手,著力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為全面建設高質量“品質名城·現代都市”激活發展動能。(蘇毓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