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代表家鄉的符號,或是方言,或是小吃,或是老街巷。對于游學在外的施可欣而言,家鄉的符號便是西街老鋪。
年僅21歲的施可欣是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陶瓷專業一名大二的學生,受疫情影響,今年假期延長無法按時返校上課。于是她報名并入選泉州古城“潤物無聲”青年創客文化IP孵化計劃,帶著作品入駐金魚巷創客空間,從7月10日到10月31日進行展銷。
澳洲女大學生利用超長假期
繪制家鄉符號
手繪西街老鋪這個念頭,早在施可欣高三畢業時便已萌生,那時她剛好迷上波蘭藝術家烏爾巴諾維斯的《東京老鋪》,平平無奇的老店鋪在藝術家筆下煥發活力,“治愈系”的色彩也讓她倍感溫馨。“看到這些畫,我就想到西街老鋪,我也希望能畫出這樣溫暖的畫。”施可欣說道。
出國留學后,雖然學習的是陶瓷專業,課余時間施可欣依然堅持畫畫。2018年的假期,她帶著相機流連西街,拍下一棟棟老建筑、一間間老店鋪。當時,她發現大多數游客都關注店鋪內的精彩,忽略了老建筑物本身的迷人之處。那次,她嘗試手繪西街老店鋪,但技術欠缺火候,效果并不理想。
“受疫情影響,無法按時返校上課,今年4月我又重新嘗試為西街作畫。”施可欣表示,她對照大一時拍攝的11張西街老店鋪圖片,耗時近一個月完成11張圖畫的繪制。這些作品既有老木屋,也有小洋樓,顯得格外精致。
化身創客青年
將西街老鋪變成文創產品
今年6月份,施可欣通過評審入選泉州古城“潤物無聲”青年創客文化IP孵化計劃,入駐金魚巷創客空間,成為其中一名青年創客。“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工作是我的一個理想,趁著這次假期我可以先實踐學習。”施可欣表示。
施可欣的創客空間主要以售賣旅游文創紀念品為主,其中以西街老鋪系列圖畫為原型設計的書簽、明信片、拼圖、貼紙等紀念品是主打產品。“看到自己的畫被認可,自己設計的紀念品被人買走,我就很開心。”施可欣希望更多人能發現并記住西街老鋪的美,了解古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除了經營好自己的創客空間,接下去,施可欣還將繼續用水彩手繪的形式記錄金魚巷、中山路上等富有泉州特色的老店鋪,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創產品。
“復學后,我會將自己設計的紀念品帶回澳洲,向同學分享我的家鄉泉州。”施可欣說,經過這次文創初體驗,她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她將努力學習陶瓷專業知識,將泉州傳統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泉州這座富有特色與魅力的城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