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鯉城公安分局啟動110接處警新模式,5個多月來轄區發案大幅下降,街面見警率大幅提升。據統計,4月15日至9月15日,鯉城巡特警反恐大隊共處置警情4585起,警情比改革前減少了41.5%,其中現場處理完畢2682起,求助類警情處置率100%,糾紛類警情處置率63.5%,平均到達現場時間3分02秒,5分鐘內到場率95.8%。出警速度、處警效率、見警率、群眾滿意率和社會評價顯著提高。
三分鐘快速抵達現場
“有人跳江了。”7月8日16點17分,鯉城公安分局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稱,江濱北路金山公園附近有一名女子跳江輕生。3分鐘后,民警便趕到現場,此時已有兩名群眾跳入水中,攜帶救生圈游到輕生女子身邊。
16點23分,在民警和熱心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落水女子最終被救上岸,現場響起了圍觀群眾的掌聲。3分鐘趕到案發現場,3分鐘救上輕生女子,整個警情的處置過程,就一個字——“快”!
而這個“快”字,也是鯉城公安分局110接處警勤務模式改革的中心目標。“我們優化接處警勤務機制,主要是想提高快速反應、快速打擊能力,及時高效地處置各種案情、事件,切實維護轄區的治安穩定。”鯉城公安分局負責人表示,警務機制改革就是為了讓在鯉城生活、工作的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屯警路面動中備勤
念好快字訣,離不開工作機制的創新和力量投入。“鯉城110”接處警新模式創新“整體布防、囤警街面、動中備勤、巡處合一”快速反應勤務機制,將轄區合理劃分為兩大網格,采取三班兩運作模式,把警力撒向路面,就近接處警,做到以快制快、以快取勝。
“根據中心城區4個街道辦發案的特點,把大隊所有警力投放到路面。”鯉城巡特反恐大隊大隊長林漢城介紹,鯉城中心城區被劃分為兩個防區,以社區警務室、警務站為依托,將警力投放在最前沿的路面上。采取更為機動靈活的摩托車巡邏方式,力求以最快速度抵達案發現場處警。
屯警路面,動中備勤。據介紹,每天24小時,鯉城轄區內都有不少于50名警力活躍在大街小巷中。據統計,出警組的民警每天要處理25起以上的警情,平均到達現場時間為3分02秒,5分鐘內到場率95.8%。
下一步,該局將在前期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接處警流程,推行警情分級響應制度,提升科學配置使用警務資源的水平,推進智慧警務建設,建成智能化、可視化、扁平化的指揮調度系統,進一步提升打擊犯罪的工作成效。(記者王麗虹 通訊員黃嘉澤 陳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