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30日訊 折騰一個月后,這周,泉州鯉城刺桐新村42棟的住戶們總算能睡個安穩(wěn)覺了。
上月底,這棟樓化糞池的糞水涌出地面,臭氣熏天。熱心住戶、68歲的馬阿姨牽頭眾籌清理款,居委會協調,上周三,清理公司用清潔車從化糞池中拉走6車糞便。
清理工人說,因刺桐新村屬于老舊小區(qū),無法找到化糞池下面連接路面公共排污管道的排污口,所以只能先清污。可能過不了多久,化糞池又滿了,糞便會重新溢出地面。
馬阿姨發(fā)愁,難道真的要搬出去?可她在這住了30年,哪里舍得!
42棟樓堵塞的化糞池,成了住戶們的一塊心病
關窗難擋惡臭
六旬阿姨牽頭眾籌清淤
刺桐新村住宅樓始建于1985年,其中,42棟一共5層,每層兩戶,每戶約90多平方米,戶型一樣。住在一樓的馬阿姨1986年搬進42棟,“當時這小區(qū)設備好,算中上等小區(qū),現在落后了”。如今,當年和她一起搬進來的住戶多數已離開。
上月,401的住戶林先生走到樓房后面時,聞到一股惡臭,原來,糞便流了一地,連化糞池的水泥蓋子都被頂起來。他納悶:去年剛請工人清理,拉走好幾車糞便,怎么這么快又滿了。以前隔5年才清一次,清理費用由42棟的住戶均攤。
馬阿姨家的廚房,正對著化糞池。她說,即使關窗戶也能聞到臭味。接到她的反映后,社區(qū)居委會工作人員說,居委會沒多余資金,只能讓住戶均攤費用。工作人員找來一家清理公司。清理公司說,先要清淤,大概要3000元,第二步是勘察化糞池連接路面公共排污管道的排污口和管道等,如果找不到,重新把這些裝起來還得30000元。
居委會工作人員和馬阿姨商量后,決定每戶先出1500元。由居委會出面給每戶租戶或業(yè)主打電話催繳,錢統(tǒng)一交給馬阿姨管理。“交給她,我們都放心。”401的林先生說。
挨家挨戶通知 但樓里只剩不到一半業(yè)主
于是,馬阿姨挨個上門通知住戶交錢一事,再記下每戶電話,由居委會統(tǒng)一給住戶打電話再通知一遍。
起初,林先生覺得1500元挺貴,可抵不住窗外一陣陣臭味,還是趕緊把錢交了。最快響應的是二樓的老業(yè)主王先生,他不敢打開靠近廚房的窗戶,但不時還會聞到臭味。而下樓后,滿眼污水橫流,隔壁的41棟后的化糞池那時也被堵住。
目前,只有4戶業(yè)主住在42棟里,剩下的是出租戶,馬阿姨大多不認識。現在,其中,9戶住戶已交錢,還剩下1戶租戶未交。馬阿姨說,她記得第一次敲開這戶未交錢的租戶的門,對方聽明來意,立刻說他剛搬進來,房東電話也沒有。馬阿姨便耐心給對方講道理,每天晚上敲門詢問,“這是大家的事情啊”。后來,她把租戶給的電話送到居委會,一打,卻提示是空號。居委會工作人員只得再和租戶溝通。當時,住戶們說:“1500元能解決問題就算了,再多就不愿出。”
清淤無法治本 區(qū)級財政只能先修主管道
上周,清理公司開始清理糞便。馬阿姨擔心有人經過會掉進池里,特地從家里牽出電線安上燈泡照明。
施工中,工人始終沒找到化糞池的排污管口等。工人推測,該小區(qū)之前使用的鐵管,可能已被腐蝕掉。于是,有人建議拿出小區(qū)當年的設計圖紙看。但居委會說,小區(qū)太老,去哪找圖紙呢!住戶們又擔心資金超支,誰也不敢先提重裝排污管。雖然清淤現已結束,但只能暫時用水泥封住化糞池蓋子,不知什么時候又會再冒出糞水來。“總不能冒一次清一次吧,萬一以后一周冒一次怎么辦。”林先生無奈。
而馬阿姨知道,二樓一戶老業(yè)主馬上也要搬走了,“實在沒法住了,我也得搬”。
開元街道刺桐社區(qū)居委會工作人員說,排污管道堵塞,是刺桐新村48棟樓的共同問題。由于是開放式的老舊小區(qū),又沒有物業(yè),無法像有物業(yè)的小區(qū)一樣,封閉管理、收物業(yè)費。遇到這樣的問題,只能由各棟居民自籌錢疏通,他們幫忙協調。但42棟的問題比較麻煩,化糞池雖然暫時清理了,但無法連接上路面排污管,不免又會堵塞。這幾天,他們準備再問問維修隊,能否連接排污管,又是否需要再裝新管道。
“刺桐新村是鯉城老舊小區(qū)的縮影。”鯉城區(qū)開元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現在老舊小區(qū)多居住租戶,租戶對于成立業(yè)主委員會缺乏積極性。沒業(yè)委會,又影響引入物業(yè)公司。而物業(yè)公司收取物業(yè)費后,會定期清理化糞池。但因刺桐新村業(yè)主不積極,業(yè)委會遲遲沒法成立。而區(qū)級財政緊張,只能將有限經費先用于公共道路主排污管道的修繕上。且每年,區(qū)級財政只能支持兩到三條主路修理,包括地下管網改造。街道將會聯系刺桐社區(qū)居委會負責人,盡快幫助住戶解決困難,讓他們過個放心年。(海都邦邦 花蕾 彭思思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