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3日訊 服務邊防轄區要踏踏實實邁出每一步,走好每一公里。在駐地、群眾、官兵中走出一條有特色的服務之路。”惠安邊防大隊政委陳雄華堅定地說。作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一個縮影,這個大隊在黨建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委引領作用,強調轉變服務意識、創新服務載體、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打造堅強有力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
惠安大隊打造服務型黨組織研討推進會
據介紹,這也是黨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后,該大隊黨委進一步明確各級黨組織的功能定位,有效促進了“平安和諧邊防轄區”建設,而大隊官兵以真誠的服務,通過實際行動贏得了轄區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傾聽基層聲音 親民警務高效服務
“當前工作中還存在統籌不夠,各項事務性工作太多,表面上重視了,但多頭重復部署,導致派出所工作繁冗,要進一步改進作風,精減會議和文電,下派工作組到基層時不能再單打一,盡可能地為基層減負。”7月底,在惠安縣邊防大隊召開的服務型黨組織研討推進會上,來自基層的邊防官兵們各抒己見,把自己平時所聽、所感、所難一一擺上臺面。
邊防官兵雨中第一時間清理臺風吹倒的樹,方便群眾出行
而從現場領導頻頻振動的筆桿和一頁又一頁的筆記中可以看出,大家真心實意地在與基層官兵交流溝通,傾聽官兵的意見建議。當天,就掌握了官兵在學習訓練、工作生活等方面需要大隊黨委推動解決的5類13個具體問題。
“結合黨委委員掛鉤聯系基層制度,組織黨委委員帶上意見征求表,大家分赴基層一線,放下架子傾聽基層民意。”惠安邊防大隊大隊長戴清勇表示。今年來,該大隊黨委以陽光黨務、創意警務、親民勤務為著力點,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推進中心工作、服務破解基層難題、服務助力官兵成長”四方面入手,利用走訪匯報、座談討論、問卷調查和民主測評等方式,廣泛征求基層和官兵的意見建議。通過與基層官兵“零距離”交流、“面對面”接觸,了解基層最真實的聲音,傾聽官兵最關心的問題。同時,通過設置黨代表工作室和基層聯絡站,由黨代表定期接待來訪官兵,虛心接受官兵意見。
據統計,今年來該大隊黨委委員共深入基層開展走訪56人次,收集官兵意見建議和排查問題86個,摸清了實情,解決了困難。
“傾聽民意,目的在于明確方向,讓基層反映的事情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才是高效服務的體現。”陳雄華政委說。
創業要實、謀事要實。在廣泛聽取民意的同時,惠安邊防大隊還通過提醒談話、結對幫扶、質效追蹤、獎優罰劣等方法,從根本上改變黨員服務態度敷衍、服務效能不高、服務方法單一等問題,激發黨員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去。
創新“旅游警務” 服務駐地發展更用心
如今,在4A級景區惠安崇武古城的海岸邊、古巷里、城墻下,經常能見到身著橄欖色制服的官兵,或騎著自行車巡邏,或手扶平衡巡邏車熱情地為游客介紹安全知識……
面對崇武古城每年近300萬游客所帶來的消費矛盾、游客溺水、迷路等涉旅警情,崇武邊防派出所黨支部深刻認識到,游客來了就走,如果因盜竊、商家糾紛等問題給他們帶來損害,留下不良印象,那對于崇武古城的旅游業而言,傷害不可彌補。
為解決這些問題,崇武邊防派出所黨支部對外“取經問道”,對內“集思廣益”,最終確定將涵蓋維護轄區治安、服務地方經濟和群眾為一體的“旅游警務”,作為打通服務群眾、服務駐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品牌。
去年來,該所投入大量資金對古城風景區警務室進行升級改造,并配置1部移動警務車駐停在景區正門,向進出景區的游客宣傳治安防范常識、接受游客咨詢。同時,成立“自行車騎行巡邏隊”,并聯合大岞女子民兵哨所的女民兵,組成“專職徒步巡邏隊”,再加上兩輛手扶平衡巡邏車,為景區營造“全天候、網絡化、地毯式”的巡邏模式,確保景區治安巡邏無死角。崇武邊防派出所用自己的創新服務,讓治安變好了,游客也笑了。
“我們要求全體官兵要為群眾當好‘服務員’、‘保安員’、‘法制員’和‘宣傳員’,力促提高服務水平、群眾滿意率和執法公信力。”崇武邊防派出所教導員羅振華說。
此外,該所還創新地打破職權藩籬,聯合當地工商部門選擇景區附近的商貿美食街作為試點,開展打造“平安誠信示范街”活動,對示范街商戶的安全指數、硬件條件、經營信譽和衛生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定,并掛星公示、定期復查,確保示范街商戶誠信經營,從源頭上減少交易糾紛。
警民文化中心
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
9月8日傍晚,在惠安東嶺鎮讀小學的小林在書架中找了一本平時最喜歡的《青年博覽》雜志,津津有味地品讀著。不遠處,同學小曾坐在椅子上看籃球節目,他的弟弟則在書畫臺上用水寫布練起毛筆字,每天都會來看報的王大爺又步履蹣跚地走過來。“電影快開始了,快把放映機準備一下,今天我們看《智取威虎山》。”惠安東嶺邊防派出所民警向圖書館內的群眾招呼道。
這是惠安東嶺邊防派出所“愛民固邊”警民公共文化活動中心里經常可以看到的一幕。這個上百平方米,藏書破千,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圖書館,正成為東嶺鎮不少居民的休閑好去處。
在去年,剛搬新址的東嶺邊防派出所擁有一個面積比原來大3倍的圖書室,但外勤民警白天要走訪、辦案,晚上要錄入系統,而內勤民警時間更緊,誰有“閑工夫”去翻那幾本書?
“村里一到晚上就黑燈瞎火的,連個廣場都沒有。”在一次走訪中,駐地一位老大媽向民警抱怨。這撥動了所里黨支部的心弦,能不能結合美麗警營建設,將派出所建設成一個既可辦事又能讓群眾休閑的家園?一經上報,這個想法馬上得到惠安邊防大隊黨委贊同,并深入東嶺鎮進行實地調研。一幅借所內文娛設施幫助駐地提升軟實力的圖景漸漸浮出水面。
“所里人本來就少,把群眾請進來一同看書、看電影,共享所內齊全的文化設施,有助于提高群眾的素質,也算是為駐地服務。”惠安東嶺邊防派出所教導員李實笑談。
2014年8月,惠安東嶺鎮政府在該所正式揭牌成立愛民固邊警民公共文化活動中心,建立起常態化對外開放機制。為了豐富圖書資源,該所還與轄區荷山中學舉行“警校圖書館”共建活動,將學校圖書館內精挑的1500余冊圖書帶到圖書室。此外,書墨臺、網絡電視、網上閱覽區、電影院、健身房等也一步步完善。
“接地氣才能有人氣,敞開大門不僅讓書籍有讀者、電視有觀眾,豐富了東嶺鎮人民的文化生活,更拉近了警民距離,激發了我們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便民利民的意識。”惠安邊防大隊政委陳雄華說。(李昌乾 林永清 甄坤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