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15日訊 崇武海灘風景宜人,但其后海卻有一個垃圾填埋區,惡臭撲鼻!
海都記者昨日深入采訪發現,該填埋區已有十年歷史,本為當地開發利用石窟的固體廢棄物填埋區,后來規劃成為建筑垃圾集中處理區,但部分生活垃圾混入,導致衛生問題突出,成為污染海水的重大隱患。
這個地方,當地人稱為“蜈蚣山”,路邊還有一個專門的指示牌,引導垃圾運輸車前往傾倒,落款是“崇武鎮人民政府”。
原本海天一色,中間卻凸出一堆骯臟的垃圾
【現場調查】
半小時內 3部車倒不同垃圾
昨日上午9點半,海都記者從崇武古城附近的小路拐進去,沿路經過一大片石材廠,路面都是白色的石材粉塵和小碎塊,當看到一塊“清倒垃圾由此進”的指示牌時,便到了這片填埋區。
一下車,惡臭撲鼻而來,走近一看,地上堆得最多的是石材塊和磚塊,還有各種塑料垃圾袋,以及雜七雜八的垃圾。海水漫過的地方,都是石頭,近處完全看不到沙灘。
海都記者觀察了半個小時,共來了3部車,每部車倒的垃圾都不一樣。
大約9:50,來了一部農用車,倒出一些廢石料,里面雜著泡過的茶葉和剩飯剩菜;10點,一部中型卡車倒了石條,里面和著黑色淤泥,惡臭刺鼻;大約10:05,又過來一部拖拉機,將紅磚和水泥塊等建筑垃圾倒出,還有樹枝和木料等。
現場一名50多歲的張姓女管理人員判斷:第一部車是石材廠的,第二部是搞拆遷的,第三部是私人裝修用的。
崇武鎮人民政府:清倒垃圾由此進,里面就是海邊
有人看管 按車型大小收清理費
張大姐說,她是當地人,17歲開始就在這里用板車拉石條,從未見過有沙灘。現在,她的主要職責是看住那些專門運生活垃圾的車輛,不讓它們進來傾倒,同時,引導車輛到指定位置傾倒,保證填埋區的表面基本持平。
做這份工作,張大姐每個月有500元補貼,每部車按照大小交清理費,拖拉機3元,卡車5元,按次收費。既然只能倒廢石料和建筑垃圾,那惡臭哪來的呢?“這段時間有些石頭房改造,把很多爛泥也挖起來了,真是非常臭!”張大姐說,這部分應該也算建筑垃圾,如果發現里面有很多塑料袋之類的,她會記下車牌號,再警告司機幾句,要求不能再混進來。
昨日上午,海都記者還在現場遇到了一對拾荒夫妻。男的說,這些木板如果掉到海里去,就會漂浮在海面上,成為垃圾;但到了他手里,就能變廢為寶,比較完整的拿去賣給木料店,那些小塊的碎片可以拿來燒火。
中間接了個電話,男拾荒者把三輪車開了出去,十來分鐘后載了一車垃圾進來,里面除了木板外,更多的是各種生活垃圾。他把垃圾推下車,撿了木板,其他就不管了,“等那些運石塊廢料的車一來,就把這些東西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