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跑步、白天打工、晚上寫字,這是惠安縣一位不惑之年的農民工一天的生活寫照。他叫張毓松,今年45歲,惠安螺城新亭尾人,還是一位馬拉松達人。
張毓松在練習大楷
張毓松出生于木匠家庭,小時候,全家5口人就靠父親微薄的收入維生,張毓松是家里的老大,讀書好,但為了讓兩個妹妹更好地讀書,他14歲便輟學,成了小木匠,后又轉行做木雕、鋁合金。“妹妹看到大哥要掙錢養家,都很感動,讀書也更努力。”張毓松欣慰地說,她們都學有所成,都找到好工作了。
身材偏瘦的張毓松每天早晨都早早地起來跑步,他說,跑步為了鍛煉身體、增強自信、結識朋友。他陸續地參加了10多場國際、全國馬拉松賽,每一場賽事他都靠著堅強的意志跑完全程。2010年3月,在近5000人參加的“中金在線福州馬拉松賽”上他擠入前100名;2012年,在參加“建發廈門國際馬拉松賽”時被授予“馬拉松達人”的稱號。
張毓松很喜歡書法,小時候他喜歡看寫春聯,回家后便暗自揣摩,盡管16歲時他的右手食指被電鋸鋸斷上半截,他并沒有因此放下對書法的喜愛。兩年前,在跑友介紹下,他認識了一位曾在中國美院進修過書法的朋友,便與書法再次結緣。
張毓松的家里掛著數幅書法作品,有隸書、唐楷等。在他的書房里擺放著一張兩米多長的桌子,上面鋪著一張白色毛氈,毛氈上已是墨跡斑斑。寫滿字的練習紙裝滿一大箱子,有往外溢出的趨勢,細細一看里面還有許多要扔掉的寫禿的毛筆。
“古人的碑帖是最好的老師,書法家們只能在一些運筆上作些指點,更多的還是要靠自己練習領悟。”張毓松的書架上,擺著各種古帖。
“我沒有出生在書香門第,也沒讀過幾年書,但小木匠出身的我,也可以用斷指、布滿老繭的手拿起筆,做文人墨客們所從事的文雅之事,因為我深信,自己用心撒下的種子,必定會開花結果!”張毓松說,他特別喜歡在寂靜的夜里,關緊房門傾聽筆在紙上走路的聲音。(記者 林志安 張文璟 通訊員 鄭燕東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