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發現 一個漁村有3處石獲
在崇武走訪時,有村民反映說,距離峰后不遠的崇武(大岞)海邊也有石獲的蹤跡,記者一行人當即趕去。
在當地村民張偉鵬的帶領下,記者一行人看到了一個石獲。石獲的一頭連接著陸地,另一頭連接著離岸邊不遠處的一個小島。時值漲潮,只有一些石頭的上部露出水面。“這是因地制宜,利用礁石和小島建起來的。”陳金良說。
村里的傳說也證實了這種看法。張偉鵬說,聽村里老人說,幾百年前的先人們搬來大大小小的石塊,順著礁石豁口處堆壘,筑成了這個石獲。石獲長幾十米,如果加上連接的礁石就有上百米,可以包容幾十畝的水域。
這處石獲恰巧就位于岞山八景之一的“漁翁撒網”處。石獲和“漁翁撒網”的典故是否有關聯,暫時無處可考。
60歲漁民張欠法年輕時就經常在這里捕魚,他記得以前有漁民還在“獲”里收獲過大塊頭的鯊魚。他還表示,在村莊東湖頭海邊也有兩個石獲,小的建造年代較久遠,被稱為“舊獲”,規模稍大些的年代較近些,則稱為“新獲”。記者一行人隨即又趕往那里,可惜該區域已被潮水淹沒。不過,附近村民證實了兩個石獲的存在。
再添佐證 印證古文獻記載
大岞這3處石獲,迄今為止還沒有相關的文獻資料有直接記載,村民們所說的有幾百年歷史尚未有實證。不過,陳金良認為,根據《惠安縣志》的記載,這些石獲建于明朝時期的可能性很大。陳篤恒說,既然峰后有石獲,那崇武其他沿海村莊有石獲也就可以理解了。
此前,本報1月2日第4版《崇武石獲500多歲添佐證 明代縣志記載石獲納稅》報道,陳金良在查閱明代編纂的《惠安縣志》、《崇武所志》發現,這些資料記載了惠安崇武等地有41所石滬(即石獲),需要向官府納稅。
崇武大岞石獲的發現,也印證了《惠安縣志》關于石獲的記錄。“可能還有越來越多的石獲進入人們的視野。”陳金良說。(記者 廖培煌 陳小陽 黃真理 實習生 彭堅林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