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藝精湛 讓每一塊石頭會“說話”
15日早上,調研采訪團深入到惠安的雕藝領域,在惠安雕藝文創園,開啟了一段奇妙的“石夢”之旅,每一塊石頭都是“活”的,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千年石語堆砌而成的迷宮,從傳統到現代,從實用到藝術。
惠安雕藝文創園
訪團參觀文創園
這里展出許多作品,如《劍魂》《高升》《榮升》等,《劍魂》是一個像木雕的石雕,運用典型的木雕技術雕刻而成。在二樓的展廳,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紗布、餐盒栩栩如生。一個名為《無可奈何》的作品,由一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漆上木頭的顏色,乍一看以為是個木窗,沒想到卻是妥妥的石頭,簡直可以“以假亂真”。
調研采訪團聽講解員解說作品《子非魚·呼吸》
《劍魂》
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紗布
作品《無可奈何》
雕刻技術還分為鏤空雕,是非常講究技術和技巧的,用青石雕刻的碗竟能浮在水面上、石獅子嘴里的石珠子能滾動;而影雕則注重雕刻師的美術功底,將人物的光影、毛發及神情全都展現出來。
最后一站,來到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傳習所,該傳習所大樓共有六層,設有大匠工坊、精品展示廳、大師工作室等部分。在這里匯集了木雕、石雕、磚雕和瓷剪等技藝。
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傳習所
傳習所里展出的各類雕藝品
瓷剪
展廳里有一座八卦算臺,叫地算,而抬頭看天,天井處懸著一個算盤,叫天算。二樓的展廳里,展示了閩南建筑的燕尾脊,磚雕以及瓷剪等作品,極富閩南建筑獨特風格。
傳習所從外觀看,建筑物的本身就是一件作品,主要通過實物實例展示和傳授研習等多種手段,較全面、完整地推介中華傳統建筑文化的瑰寶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