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高齡“畫壇鬼才”黃永玉一幅插畫引出一段佳話——
借問試劍石何處 鄉親遙指試劍村
一幅插畫里,少年黃永玉站在試劍石前抬頭仰望,但見圓形巨石像被刀劍一劈為二,又像扇貝般半開半合,畫上有題字:“請問泉州朋友們,這塊試劍石頭還在嗎?上頭的書法是什么體的,有沒有人現在還記得住?永玉叩首。”
(資料圖片)
被譽為“畫壇鬼才”的黃永玉老先生畫的這一張圖,近日在讀書群里引起強烈關注,大家紛紛幫忙破譯,畫上的試劍石在哪兒?
日前,記者根據匯總的線索,并咨詢了惠安當地文史學者,在惠安輞川試劍村發現一處試劍石,和畫中的驚人相似!
昨晚,人在北京的黃永玉先生看了記者拍攝的現場照片后確認,確實和他少年時看到的試劍石是同一個地方!
插畫問試劍石何在 網友稱在惠安輞川
記者尋訪試劍石前,泉州風雅頌書局總經理連真介紹,這幅畫是黃永玉老先生《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一書的插畫。
關于試劍石,黃老先生在書中描述:“……再走一段路,一砣巨大無比的圓石頭,一分為二,半邊橫與路齊,讓人方便來往踩踏,一半斜在坡上,上刻試劍兩個大字。
這想得好!
當然不會有俠客這里經過寶劍一揮把這石頭破成兩半的。這么一題,把精神掀起來了。于是就擁出一批親身參與的文人雅士證人,一出行俠仗義加上些愛情故事。實物俱在,證據確實,可惜沒人把故事接下去。
底下沒什么好講,七個人來到洛陽橋這頭。”
讀書群里,有網友“曉安”提供了線索,“這一塊試劍石在惠安輞川”。
半圓形的試劍石崖刻
記者訪輞川試劍村 該村因試劍石得名
記者通過多方了解,得知和圖中情景相似的試劍石在惠安輞川試劍村。到達試劍村,村民熱情指路,記者問及的每一人皆知試劍石在哪兒。村民告訴記者,該村莊就是因試劍石而得名。
一座房屋前是密林,記者沿著參差不齊的石階往下走,前面是一條不常有行人經過的小道,據說過去這是條古驛道,大約走了二三百米,驚見試劍石。有點像黃永玉老先生所畫的,試劍石像被打開的貝殼,或說是一塊巨石被“一劈為二”,一豎一臥,似劍劃開,一半成為腳下踩的過路石,一半斜倚山坡。
邊上有一方文物保護碑記寫著:“豎石高3.2米,底長4.2米,楷書陰刻‘試劍’二字,字徑50厘米。臥石平面長5.7米,寬4.5米,作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