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鄉土藝術汲取了民間代代沉淀的智慧,深刻烙上勞動人民淳樸的品格,是中華民族藝術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4年年底以來,惠安因村制宜,按照不同村(社區)在人文歷史、傳統文化、文體競技、鄉土曲藝、民間技藝、民居風貌、民俗民風等方面特點,廣泛開展農村群眾文化“一村一品”活動。經過兩輪的創建,如今惠安已培育起56個“一村一品文化示范村”,“一村一品”文化建設網絡體系初具雛形。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里,惠安的“一村一品”活動正越來越發揮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力量,成為傳承民俗文化、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響亮品牌。 □泉州網-泉州晚報記者 殷斯麒 通訊員 駱藝玲 邱旭偉
山霞鎮新塘村開展大型民俗踩街活動 (歐陽榮華 攝)
紫山鎮文藝演出 (吳凱豐 攝)
傳承有道 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許多被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鄉土藝術因為“傳承斷層”而岌岌可危,隨著“一村一品”活動常態化、群眾化,我們不僅看到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在火熱進行,一些歲月沉淀下來的傳統民俗活動也煥發出新的時代魅力,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莅矀鹘y民俗文化正進一步在挖掘中拓展、在參與中弘揚、在傳承中賡續。
南音,被譽為中國傳統音樂的“活化石”。為了培養更多的南音愛好者,2014年3月,凈峰鎮蓮峰村成立了“蓮韻”南音社。目前,蓮峰村有南音愛好者36人,大多是年輕人,其中不乏中小學生。在蓮峰村沙塔,有一座閩南紅磚房子,裝飾得古香古色,這就是著名的“蓮韻”南音社所在。每到周末,房內總會傳出悠揚的絲竹聲,大家在一起唱南音、學南音,其樂融融。“我們正積極爭取把南音引入村小學作為鄉土教材,讓更多小孩子學習傳承南音。”蓮峰村村支書陳永祥介紹,他們將通過“一村一品”活動,規模培訓南音愛好者,讓這一古老的藝術后繼有人。
一些群眾基礎深厚、廣為大眾喜愛的傳統民間文化,也在“一村一品”活動中得到了更好的弘揚。不久前,一場難得一見的中國象棋“車輪大戰”在惠安縣崇武鎮五峰村村委會上演,24歲的惠安籍國家象棋大師陳泓盛一個人同時與村里15名高手對弈。經過1個半小時的鏖戰,陳泓盛最終以11勝4平勝出。正月初三上午,瀕臨崇武半月灣的靖江村委會張燈結彩,惠安縣第四屆“惠芳杯”中國象棋比賽在這里鏖戰正酣。17支代表隊的52名象棋高手楚河漢界對峙,捉對廝殺、一決高低。潮聲陣陣,指彈子落,共賀新春佳節。早在上世紀60年代,靖江村就舉辦象棋比賽,1986年發起成立了象棋協會,舉辦比賽日益頻繁。據悉,崇武象棋協會現有會員75人,靖江村就占了20多人。“一村一品”活動的開展,無疑將給當地風靡的象棋競技活動再添一把火。
得到弘揚的,還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山霞鎮山霞村的“古大厝”文化陣地,已經成為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文明鄉風、提升農民素質的主陣地。在孝親文化“古大厝”內,懸掛著二十四孝故事的圖板:蘆衣順母、親嘗湯藥、賣身葬父、懷橘遺親……故事傳遞著中華傳統的孝道。在頂館文化“古大厝”內,懸掛著介紹南音文化的展板;陳建新等人創作的七律詩并撰寫的書法作品,組成一個小型的書法展。山霞村還充分利用宣傳欄、宣傳廣播、活動宣傳海報等宣傳文化陣地,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面,這些文化館成為群眾茶余飯后的好去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