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內外泉州人的熱切關注中,在全體代表委員的共同努力下,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分別于1月9日和8日勝利閉幕。
會議期間,出席會議的市人大代表豐澤團、市政協委員豐澤組結合各自工作實際,積極履職盡責,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為改革發展建睿智之言,為民生福祉獻務實之策。一起來聽聽部分代表委員都提出哪些好建議?
泉州市人大代表豐澤團部分代表建議發言(節選)
盧秀萍代表說
過去一年,對泉州來講是意義重大、使命光榮、來之不易的一年,高舉“晉江經驗”這面旗幟,實施“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泉州的發展路徑、發展目標更加清晰和堅定,發展實現了既定的速度,落實了該有的力度,體現了投資的熱度,更彰顯了城市的溫度。泉州堅守發展實體經濟目標路徑,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發達、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歷史厚重、在外泉商和僑港澳臺資源豐富等“三大比較優勢”,致力在城市建設、交通治理、城市美化上力求突破,在產業轉型升級、城市精細化管理等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
作為中心城市核心區的豐澤:
一是在加強政治建設上要有更高要求,把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抓具體工作當中,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多宣傳黨委政府的好政策,多做一些保障改善民生的事,更精細地了解企業需求,更精準地出臺扶持政策以推動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
二是在高質量發展上要有更高要求,在抓龍頭、強品牌、鑄鏈條上要多下功夫,充分發揮中央商務區、中央活力區兩大平臺優勢,深挖潛力,實現差異化發展。
三是在城市建設和基層治理上要有更高要求,應用高新照明技術,推進夜景亮化工程,點亮城市“顏值”;在更高水平上,抓好“黨建+”鄰里中心建設、社區網格化管理、社區工作者隊伍管理三件事,切實提高“情況清、底數明”的基層治理水平。
四是在民生保障改善上要有更高要求,泉州是一個重商又重學的城市,教育是滲透在每一個人骨髓里的基因,也是城市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要不遺余力推動教育這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五是在全面從嚴治黨上要有更高要求,無論在基層隊伍建設還是其他各方面的建設上,都要有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要求來體現中心城區的戰略定力。
高金全代表說
市政府《工作報告》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及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又緊密結合泉州實際,聽后很受啟發、深受鼓舞。一是迎難而上取得新成績。報告總結回顧過去一年工作,客觀全面,亮點紛呈,特別在內外發展形勢嚴峻復雜的情況下,事關泉州長遠發展和百姓福祉的大事要事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績令人振奮、催人奮進。二是高位謀劃展現新作為?!秷蟾妗肪o扣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高屋建瓴從產業、城市等七大方面對今年工作進行系統謀劃、全面部署,目標合理、措施有力,具有很強的前瞻性、指導性。三是務實為民體現新擔當。報告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民愿,關注民生,圍繞就業、教育、醫療、社會治理等民生領域提出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新理念、新舉措。
報告中提到“堅持做大做強中心城區,聚焦建設50平方公里東海城東核心區,全速推進中央商務區繁榮發展、中央活力區實質動建”等豐澤元素,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豐澤的重視,為豐澤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既感到無比欣喜、倍感振奮,又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如山。下階段,豐澤區將堅定不移扛起做大做強中心城區主力軍擔當,聚焦市委、市政府“1+3”專項行動部署,以“項目奮戰年”為主抓手,全力做好抓開放招商、抓城建提品質、抓園區標準化建設三件大事,努力在加快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中展現核心區擔當、發揮核心區作用、彰顯核心區作為,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泉州篇章作出更多豐澤貢獻。
陳長賢代表建議:做強城市品位,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落戶泉州,留住城市下一代的人;關愛醫務人員行動,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落實好各項激勵政策措施;加快泉州文旅產業發展,設立特色旅游節,講好泉州故事,讓更多游客在泉州留足駐足。
市政協委員豐澤組部分委員建議發言(節選)
上官藍波、黃澤鵬委員建議:提升征遷工作質效,助推實施“強產興城”。建議:一、規劃先行,做足征遷前期工作。提前謀劃片區整體開發建設思路、年度建設、土地供應時序和資金平衡方案等,并按要求編制片區土地利用方案、土地農林轉報批、項目實施計劃,報市政府批準后,由項目分級管理主體和實施業主單位組織實施。二、用好多部門共建業務協同平臺。打通多平臺用戶數據,建立統一登錄門戶,建成具備自動獲取關聯數據、標準化業務審查、圖層智能審核、證照在線調閱、信息實時共享等特點的應用。三、提前布局安置工作。項目征遷前要提前做好規劃布局,做足做好安置方案謀劃,特別是確定各類安置方式的配比、安商房規劃等,貨幣補償要給予適當優惠并確保補償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四、創新征遷安置方式。探索完善“房票”安置政策,提前明確房票安置的房源及價格,加快完善房票使用過程中房源籌集、規范開票、房票交易、房票兌現等各環節的操作程序。五、及時實施土地收儲、出讓。征遷項目交凈地后,要及時移交、統一收儲、申請不動產登記,納入儲備土地庫;在做好配套設施建設基礎上,及時組織土地拍賣、掛牌、協議出讓,限定土地招拍掛后及時開工的時限。
李少婷委員建議:在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兩個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一個是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另一個是人才支撐需要加強。建議:基于泉州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即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建材家居等五個產業,進行深層的數字化改革,賦能傳統產業的結構升級。以獲批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為契機,發揮民營經濟發達、產業基礎扎實的優勢,通過推動高校與職業院校的教育改革,加強產學研結合,積累一批優秀人才,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與優化。
許火龍委員建議:如何凝聚更多的泉籍鄉賢力量匯入到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建議:形成“兩項保障、三件大事、五大舉措”的“鄉村促振興”長效機制。推進“兩項保障”:組建鄉賢工作專班和落實獎補政策。落實“三件大事”:建一個“鄉賢庫”,增強鄉賢回鄉意識;聚一份“鄉賢力”,引領鄉賢建設家鄉;樹一個“鄉賢榜”,講述鄉賢溫情故事。采取“五大舉措”:開展“百僑幫百村”、建設“最美僑村”、發布“鄉賢鑰匙工程”、開展“青商實業振興”、開展“老少共創美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