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8日訊 隨著新年腳步臨近,2016年高考備戰的氣氛也越來越濃。而對泉州七中高三A11班的學生吳春松來說,2016年的高考已不再是“難題”。在12月1日結束的第2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暨冬令營活動中,獲得金牌的吳春松備受北京大學青睞,現場保送北大,并成為福建省唯一入選國家集訓隊的學生,將于明年3月參加國家隊選拔。
吳春松與指導老師鄭木炎
競賽內容涵蓋大學教材 從339名強手中脫穎而出
今年17歲的吳春松很瘦,話不多,但思維邏輯性很強,帶著理科生特有的氣息。說起這次比賽,他的話題就來了,“筆試考的很多都是大學本科的化學知識,據說有些題目已經達到研究生水平。”而參加比賽的339名選手,全部是來自各省各個學校的頂尖學生。高難度的賽事、高水平的競爭者,這讓他有些緊張,“拼的都是實力”。
11月28日進行理論考試,考試時間長達4個小時,考的不單是化學素養,數學、物理方面的素養也在考核范圍之內。第二天的實驗考試,時長5.5個小時,監考老師現場拿本子記錄每位選手的操作是否規范,這對選手的心理素質同樣是一次嚴格的考驗。
11月30日晚,理論和實驗兩門考試的成績都非常出色的吳春松,不僅拿得金牌,也因此入選國家集訓隊,獲得了參與國家隊選拔的資格。當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招生老師現場“爭奪”優秀選手,而吳春松最終選擇了北京大學,并簽下預錄取協議。也就是說,吳春松將不用參加高考,就已獲得名校的錄取資格。
放棄假期備戰競賽 每天花五小時做實驗
不用參加2016年高考就被保送進入北京大學,吳春松成為同學們羨慕的對象。而其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吳春松此前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大多數人難以想象的:從高一起開始備戰競賽,幾年的暑假和國慶等長假都忙著訓練,幾乎都沒休息過。
平時一進實驗室,吳春松至少會在里面呆5個小時。不是從早上7點到中午12點,就是從下午2點到晚上7點,一連5個小時的高強度實驗,合成、分析,記錄數據、觀察實驗結果、數據處理和完成實驗報告,每一個步驟都很認真地完成。
繁重、緊張的競賽訓練,一連串高強調的實驗,對智力和體力都是極大挑戰,吳春松也因此養成了跑步的習慣。他給自己訂了個目標,在沒有比賽時,他總會在校園里跑上5圈,從不落下。
訂好目標,鍥而不舍,這是吳春松的風格;也正如他對自己的評價所說:“我并不比別人聰明,班里的牛人多的是,我的長處就是腳踏實地。”
一年學完高中化學課程 又學了10本大學教材
雖然吳春松總說自己不算牛人,可同學們卻不這么看。學校貼吧里,校友們都叫他“大神”。而他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學霸:在進入高一之后,他用一年的時間學完了高中三年的化學教材,然后又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習了近10本供大學生使用的化學教材。雖然花了這么多時間在競賽上,但他始終沒落下正常的課業,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能夠佐證的是,剛進入泉州七中,吳春松的成績還排在學校80名左右,而自從參加競賽后,吳春松的成績反而逐漸提高,到了高二下學期,擠到年段前20名。“對吳春松來說,參加競賽,不僅沒讓其他學科的成績受到影響,反而起到促進作用。”指導老師鄭木炎說。
此次獲得保送資格之后,吳春松并沒有因此而松懈。因國家隊選拔需要考查數學、物理和英語,他正在重新進行生涯規劃,打算多花點時間提升自己的數學和英語水平,為明年國家隊選拔作準備。
至于更遠的未來,吳春松有很多打算。他說,化學并不僅是局限于實驗室的瓶瓶罐罐,化學其實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他的夢想就是把化學運用到改變生活上去。(海都記者 黃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