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詩雄
學校篇
廈門外國語學校與福州一中最牛
泉州五中10年出4狀元緊隨其后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為中國目前最大規模、最為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對一個地區基礎教育特別是中學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年度檢閱,也是檢驗一所中學能否育才、育出優才能力的重要標志。
10年里,培養出5個高考狀元,平均每間隔一年出一個狀元!早報調查發現,這種驕人成績由廈門外國語學校、福州一中創造。在近10年里,培養出狀元數量最多的是廈門外國語學校、福州一中,兩校均培養出了5個狀元,排名并列第一。排在第二名的是泉州五中,狀元數為4人。龍巖一中以狀元數3人,名列第三。
高考狀元就是一所中學的“金字招牌”,一所中學培養的高考狀元的多與少對中學爭奪優秀生源、贏得教育主管部門肯定和社會認可、提升和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出高考狀元的“金字招牌”,通常都有當地一中的份。但是,記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省內有狀元出現上榜的6個設區市中,廈門一中、龍巖一中、漳州一中、福州一中均有狀元出現,僅泉州一中、三明一中兩個設區市的一中久未謀面。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馮用軍博士說過的一句話,那就是“能否培養出高考狀元等高分考生群體是檢驗一所中學辦學水平高低和是否頂尖中學的重要指標,高考狀元數量多少體現了一所中學的師資力量的強弱、學生素質的高低、教學質量與領導班子管理能力等的高下、校園文化的優劣等。”
早報調查的過去10年福建省32個文理科狀元中,17個為理科狀元,15個為文科狀元,文理科數量基本均衡。
理科狀元中,8人為男生,9人為女生;文科狀元中,11人為女生,4人為男生。可以看出,理科狀元中的男女比例基本均衡,但文科方面,女生更具才氣,明顯占優勢。
泉州10年內出現的8個狀元中,文、理科各占4人,比較均衡。
來自中國校友網的統計數據顯示,理科狀元最爭氣,物理學、數學等理學專業出身的高考狀元職業成就最高,容易出現行業領軍人才。哲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專業的高考狀元大多從事學術研究,尚未涌現出享譽國際的學術大師。經濟管理專業出身的高考狀元職業成就最低,行業拔尖人才“鳳毛麟角”,多屬“高級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