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暗示,積極調整作息時間,以閱讀、寫日記、運動、和家人聊天等方式調整心情
目前,泉州中學和小學三到六年級已經全面復學,開啟校園生活。從相對舒適的居家學習到節奏較快的在校學習,有些同學難免覺得緊張、焦慮,有點不適應。復學后該如何克服負面情緒,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泉州部分中小學開展了心理健康調查,為學生的心理情況支招。
學生寫信給老師說說心里話(泉州通政中心小學 供圖)
接納消極情緒 發展高質量獨處能力
復學之初,東海中學開展了針對初三同學們的復學心理健康調查,學生從學習、生活、防疫方面,以及心理主觀體驗情況設計問卷進行填寫。共回收問卷617份。從問卷的結果來看,同學們對于疫情期間自己的總體情緒狀況良好,平靜愉悅的積極情緒評分較高,但也存在個體差異,個別同學闡述了自己的負面事件和情緒。
東海中學心理老師林麗麗表示,我們可以保持獨立思考,了解病毒性疾病的科學原理,減少不必要的恐慌,從官方渠道獲取病況信息,理性參與討論。接納所謂的“消極情緒”,緊張、焦慮和恐懼是我們情緒的一部分,本不該被貼上消極的標簽,從認知上改變舊有觀念,在非正常情境下出現的這些感受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機制,應當告訴自己允許它們出現。
面對考試,巧用“心理暗示”,對自己說“我可以很放松,我能夠正常發揮”;而不是“我好緊張,我不能緊張,我不能焦慮”。使用積極性的詞匯進行言語暗示,其他如肢體暗示標簽暗示。合理看待延期開學,幾家歡喜幾家愁,無論哪一類人群,掌控好度,不過度焦慮、不過度放縱;這段時間停課不停學,配合學校政策,跟著老師步調走,保證大方向正確。在疫情期間腳步無法丈量到想去的地方,那就發展自己高質量獨處的能力,做到自律。
用好兩大法寶 適應新學期生活
“我發現我最近注意力很不集中,經常寫錯別字”“我覺得我假期不夠認真,在那段時間里不習慣線上聽課,一直盯著電腦屏幕,感覺很不舒服”……復學后,泉州通政中心小學給學生布置一項特殊的課堂任務:給老師寫一封信。孩子們在信中向老師傾訴了這段時間內心的困惑、煩惱,老師一一回信。
“孩子,不要擔心,老師們會和你一起努力。”學校各科老師告訴同學們,要放松心態,積極調整學習節奏。“經過長時間線上學習,孩子們回到闊別已久的校園,見到熟悉的老師和同學,我們發現他們學習更積極了,更愿意與老師們互動。”該校六年級教師吳玲玲告訴記者,為了消除學生的距離感和恐懼感,復學后幾天的課程,適當放緩教學節奏,增加一些放松活動,轉移學生注意力。
泉州市實驗小學心理老師劉姍姍給同學們分享了兩個快速適應新學期的“法寶”。第一個“法寶”是調整作息。對大多數同學而言,放假時和開學時的作息不大一致。所以建議同學們主動地調整作息時間,比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作息安排,重新制定一張自己專屬的作息時間表,通過設置鬧鈴或請爸爸媽媽監督等方式來提醒自己。
第二個“法寶”是調整心情。其實,返校復學,重新面對學習任務、人際交往,這些都會帶來一些壓力??赡芡瑢W們會因為居家學習時懶散的狀態而內疚,擔心跟不上復學后較快的學習節奏,也可能和身邊的小伙伴因為小事而爭吵,又或者非常在意老師某次的批評。由此同學們可能會產生焦慮、擔憂、煩躁的心情。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面對復學,每個人都需要時間去調整和適應。建議同學們可以通過一些放松、減壓的方式,比如閱讀、寫日記、運動、聽音樂、和家人聊天等等來幫助自己調整心情,讓自己保持穩定、樂觀的心理狀態,逐步適應開學后的學習和生活。(記者 曾聰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