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上補習班了嗎?近年來,校外培訓班如雨后春筍,在各個中小學附近生根發芽。除了一些聲樂、繪畫書法等興趣培訓,還有一些課外補習班,以超綱教學、強化應試、組織競賽等噱頭,吸引了不少補課的學生。望子成龍的家長,擔心孩子成績跟不上,無奈地讓孩子參加補習班。占用了孩子的課余時間,也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課外負擔,同時,昂貴的補習費,也增加了家長的壓力。
為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上月底教育部等四部委聯合開展專項行動,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超綱教超前學、強化應試、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競賽”等行為,并將于本月中旬公布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方案。這項改革措施受到了廣泛關注,不少家長對此拍掌叫好,但也有一些家長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補習班該何去何從呢?本期封面縱深,早報記者對補習班進行走訪調查,并采訪學生、家長、老師、教育部門,探討重拳整治下補習班該何去何從。
超前補習成風 家長愛恨交織
在泉州,許多家長對于各類補習班可謂“愛恨交織”。不報班,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報了班,不菲的補習費用和對孩子成績的焦慮更讓家長們身心俱疲。記者調查發現,補習班目前在泉州頗有市場,超前超綱教學行為也很常見,有的培訓機構為了塑造良好口碑在招生時還設置成績門檻,甚至有成績不錯的學生為了更進一步主動接受超前教學。
【記者調查】
補習班種類繁多 超前教學已成風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一些培訓機構,雖說整頓補習班的風聲已經傳出,但這些補習班仍存在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行為。
在市區一家培訓機構里,負責人告訴記者,補習班一般是小班化教學,費用在一個小時50元到100元不等,也有一對一教學,費用大概在一個小時200元到500元之間,選擇名師價格就會高點。而培訓的種類繁多,有幼小銜接班、小中銜接班,可以提前開展學校新學期的課程,也有每個年級的補習班,針對的是各個年級的學生。“我們的老師都是有資質的,也有一些名師在我們這里坐鎮。”該負責人說。
而在另一家培訓機構中,機構打著尖子班、超前班的旗號,主張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聽說現在在整治超綱教育,機構還敢這樣做嗎?”記者詢問該機構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很多機構都會這樣做,一些家長也會要求這樣,所以這個很難避免。“除非你的孩子非常聰明,不然不提前開始學習的話,孩子的成績會跟不上。”該負責人說。
招生設成績門檻 機構稱“怕壞了口碑”
一家培訓機構相關負責人林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培訓機構間的競爭很激烈,主要靠名師坐鎮吸引生源,另一方面機構的口碑也是大家關注的。
“家長注重的是成績,學生成績提高了,才會說培訓機構有效果。”林老師說,機構要有好的口碑,首先要把學生的成績提上去。口碑好家長也會幫忙宣傳介紹,機構才不會為招不到學生而煩惱。實打實的成績是家長最關注的,強化應試就成為一些培訓機構樂于追求的事。在日常的補課中,一些機構就會朝著鞏固課堂知識和強化應試這兩塊來下手。
林老師表示,培訓機構也不是什么學生都招收,招生前會看一下學生的水平,以及他們是否愿意來上課。若是一些很抗拒補課的學生,機構就會讓家長帶回家。曾有一些不靠譜家長,平時只管自己玩,對孩子不管不顧,覺得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自己就可以出去玩了,這種情況的學生,機構也一般不會收。
有的孩子成績不錯 主動接受超前教學
“有的學生五年級的課程都還學不明白,如何讓他們去學六年級的。”林老師說,對于超綱教學這一塊,也是要看學生的水平,如果學生足夠優秀,讓他們提前學點東西也不是壞事。所以在機構內,如果原要招收20名六年級學生,但是只招到15個,那么剩下的5個名額,就會挑選比較優秀的5名五年級學生提前參加六年級的課程,“家長一般不會反對”。
“大家往往認為,成績差的學生才會來上補習班。其實有很多成績好的學生主動要求家長報班。”林老師的一名學生上初一,語文能考90分,已經是很好的成績了,但他還是想再提高自己的成績;還有一名初二的學生,150分制的考卷考了135分,也來上補習班,因為有同學考了143分,他想拿第一。“這部分學生考試成績不錯,知識掌握也差不多了,補習班只能超前教學,讓他們提前掌握更多的知識。”
【家長聲音】
想贏在起跑線 火了課外輔導
“我有兩個朋友是小學老師,都建議我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怕孩子一年級跟不上,畢竟幼兒園和小學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市民林小姐的孩子去年秋季讀小學,入學前的暑假,她給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
記者走訪泉州市場后發現,幼小銜接班在家長中大受歡迎。“大部分家長希望讓孩子提前接受小學教育,贏在起跑線上。”晉江一家校外培訓機構的莊老師告訴記者,幼小銜接班的內容除了教授小學的知識外,還有一些游戲和體育活動,部分機構還提供午托服務,給上班族家長提供了便利,“部分學校老師也認為幼小銜接有必要。孩子剛剛升入一年級,如果沒有一定的基礎,老師和家長又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又要抓學習成績,非常累。幼小銜接班算是超前教學,但它的存在對于部分家長來說有必要”。
“幼小銜接班確能讓家長和老師都輕松一些,剛剛接觸學習的孩子需要養成的方面很多。而且,一些孩子單靠學校里的幾堂課,很難掌握好知識點。”市區一家培訓機構的陳老師認為。
增了壓力瘦了錢包 家長喊累孩子也累
今年2月,一則關于校外補習的新聞受到了全國網友的廣泛關注。上海的胡女士每個月花費上萬元送高一的兒子上補習班。一對三補數學和英語,兩個半小時至少要1000元,大課每節200元。一開始,她陪孩子補課的間隙會到咖啡館坐坐,后來連杯奶茶都舍不得喝了。
“壓力的確大,不僅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市民蔡女士的孩子正在讀高二,馬上就要面臨高三,她給孩子報了英語、數學兩個補習班,“一堂課起碼200元,一對一教學就更貴了。花了錢不說,成績也沒有太明顯的進步,我們家長急得不得了。我弟弟的孩子為了補好數學花了大幾萬,好不容易才能考及格,現在還得繼續補下去,一個孩子花在補習上超過10萬,真的不是天方夜譚”。
“上下學要接送,補習班要接送,孩子累,我們也累。誰不想下班時間放松一下呢?可是為了孩子,只能堅持。補習費貴,我們嘗試找大學生家教,但是現在有些英語學生家教收費也不比培訓機構便宜。”市民郭女士說。
“不想上補習班,上課已經很累的,放了學又得被‘關起來’。我想有能夠放松的時間,一整天都在學習,真的學不進去。尤其是數學,本來就不算太喜歡,又得上補習班,我覺得都有反效果了,快得‘數學恐懼癥’了。”小李就讀于市區某中學高一年,雖然離高考還有2年,但家長已經迫不及待為她報了好幾個補習班。
“如果沒有校外補習班,我們會輕松一點。不過家長還是會想出其他辦法,讓我們把課余時間用在學習上吧?”就讀于市區某中學初二年的小黃說。
“現在的情況是,別人家的孩子補,我們家不補,怕跟不上人家。如果培訓機構不能辦補習班了,對我們來說也不算壞事。大家都在同個起跑線上,在學校里好好學。”蔡女士說。
去年整治248家校外培訓機構
整治校外培訓機構,許多家長叫好,也有部分家長產生了焦慮,認為整治不該“一刀切”,因為自己沒法對孩子進行課后輔導,規范培訓市場是關鍵。記者從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由于沒有針對補課類機構的審批標準,泉州大多數補習培訓機構未經過審批,去年全市共整治248家無證照校外培訓機構。
【部門說法】
泉州補習機構多數未經審批
記者從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泉州通過教育部門審批的非學歷民辦培訓機構(即平時所說的校外培訓機構)共有194家,其中豐澤區最多,晉江、石獅、南安緊隨其后。由于目前泉州沒有針對補課類機構的審批標準,全市補課類的補習機構大多未經過審批。記者從豐澤區教育局獲悉,該區持證的一般為英語培訓機構和才藝類培訓機構,如音樂、美術等興趣班,補課類機構均未通過審批。
“目前,非學歷民辦培訓機構的審批和整治都由各縣(市、區)教育部門主管。每年9月份,各縣市區都會開展非學歷民辦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行動。2017年,泉州市共排查出248所無證照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其中55家被剔除,193家被要求限期進行整改。”泉州市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雖然每個新學年伊始,各縣(市、區)教育部門都對轄區內的非學歷民辦培訓機構進行排查和整治,但行動難度不小。部分機構藏身在民房中,十分隱蔽,給排查帶來了很大難度。有些被取締和被要求整改的機構,風頭過后又重新開業,與監管部門玩起了“躲貓貓”的游戲。
“此前,晉江發布了《晉江市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設立管理暫行規定》,在審批上走在了前面,近期我們也考慮參照該條例,設置轄區內非學歷民辦培訓機構的審批和管理條例,主要也是針對藝術類和文化學科興趣類。”豐澤區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記者了解到,《晉江市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設立管理暫行規定》于2014年9月發布,其中指出,“以實施藝術、文化學科興趣為主的教育類的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適用本規定。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專修學院、實施以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業資格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的培訓機構、學科輔導、補習班不適用本規定。”
也就是說,目前大部分補課類機構想要辦證并無具體的審批條件。“想要規范,從審批到管理都需要一套詳細的方案。”教育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最新進展】
培訓機構整治方案本月中旬將公布
上個月底,教育部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盡快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于4月中旬前向社會公布。
據了解,教育部要求各地針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安全隱患、證照不全、強化應試、培訓結果與招生入學掛鉤、非零起點教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后到培訓機構講”等方面問題,各地應逐項分析研究,盡快制定方案。方案要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責任人,完善相應的工作舉措。要明確治理工作舉報熱線,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該通知提出,要通過社區走訪調研、中小學生和家長問卷調查、培訓機構申報等多種途徑,立即對轄區內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全面摸排,分門別類逐一建立工作臺賬,嚴格審核分析,區別不同情況,逐一進行整改落實,該辦理證照的依法依規辦理,該停業的必須停業,該吊銷證照的堅決吊銷證照,摸排情況和整改落實結果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另外,各地應準確把握政策界限,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完善審核標準,突出治理重點,不搞“一刀切”。
【觀點碰撞】
觀點1
給家長孩子減負 讓學習變成興趣
對于整治校外培訓班,不少家長表示支持,稱送孩子去上補習班實屬無奈之舉。
“整治校外培訓很有必要,我家孩子三年級,跟著同學上補習班和才藝班,每個月都得花掉了我半個月工資。”吳女士說,整治校外培訓不僅能讓孩子減負,也能杜絕跟風攀比,“別人家上,我家不上,孩子總覺得不如別人,其實很多課程是沒有必要的。小學生主要是打好基礎,在校內認真聽課,回家好好做作業已經足夠了。”
“舉辦了32年的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今年取消了。之前沖著這個比賽,多少孩子報了奧數班,這可以看出教育部整治校外培訓的力度。并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奧數,也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超前和超綱的培訓班,一味地給孩子報班,可能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 市區一所小學的語文老師王老師說。
“應該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而不是一直給他們帶來應試上的壓力。如果沒有興趣,孩子很難真正地學進去。校外培訓班的存在,對不少孩子來說是負擔,家長為了追求成績,不斷地報班,很少考慮到孩子的想法,更沒有考慮到真正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市區一所中學的張老師說。
觀點2
不能一棒子打死 規范市場是關鍵
“有些孩子的自覺性不夠,在校外也需要學習氛圍才能學得進,培訓機構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有些家長的確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孩子偏科,或者有些知識點課堂上搞不明白,也需要補習老師幫忙。該整頓機構是否規范,補習教師是否擁有資質,還有部分機構價格高得離譜。”家長李先生認為,校外補習班不能“一棒子打死”,規范補習班的收費是很有必要的。
家長陳女士認為,有需求才有市場,“有些孩子在校內的確跟不上,如果孩子對學習游刃有余,家長也不會花這個錢。”
“有時候校外培訓機構是給家長減負。有的上班族沒有時間管孩子,或者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科學的方法輔導孩子,可能就需要送孩子到補習班,尤其是暑假時間。但是,應該選擇有資質的機構,要根據孩子自身的需求選擇。如果能夠讓孩子通過校外機構提升學習能力,未嘗不是件好事。”從事教學工作20年的莊老師表示。
“如果校外機構通過補課和銜接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喜愛學習、專注學習,懂得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那就是一項好事。校外培訓應該脫離加強應試教育能力的目的,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真正懂得學習。”市區一所小學語文教師王老師表示。(記者 李菁 傅恒 實習生 李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