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7日,德化縣政企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第五期在浙江省溫嶺市舉辦。此次培訓班以“陶瓷設計與發展方向”為主題,旨在落實縣委“提標增效”有關部署要求,進一步實施陶瓷創新、文旅融合、城鄉共建“三大戰略”,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德化縣政企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第五期在浙江省溫嶺市舉辦
互動交流環節
學員現場參觀學習
文化創新助力產業蓬勃發展
產業創新不僅僅是科技創新,也包括品牌、營銷、生態系統創新。此次培訓緊扣德化實際優勢及短板來設置課程、優化安排,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就工藝美術創新、瓷業改革、陶瓷AI應用、品牌打造、東方設計美學的時代價值、中國瓷器的傳承與創新等方面做了專題輔導。專家學者們圍繞“陶瓷設計與發展方向”這一主題,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和建議。
如何在堅守核心技藝的基礎上,得以全新的蛻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央視熱點——非遺創新典范林霞在進行《傳承與突破》現場教學體驗時提出:“匠心、創新是最好的傳承。”她認為,在傳承實踐中有意識地脫離固有的知識經驗和形式框架的局限,在保留傳統工藝及技藝內涵的同時,另辟蹊徑,在藝術創作的基礎上,衍生出體現現代文化氣象的文化符號,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語言以及獨具當代性的藝術風格,賦予產品更多的新美學、新功能、新語境和新價值。
“工藝美術講究美學,講究工藝的精湛,講究獨一無二,追求思想境界。”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留德學者林家陽在《目標·精神·堅持——藝人的工匠精神》和《工藝·工匠·精神——談中國工藝美術創新》主題分享中,選取了大量體現出中國文化元素的創意設計作品向學員們集中展示,并講解了這些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元素的產品設計、平面設計的巧妙構思及文化體現,講述了視覺藝術在設計中成功運用的案例。他強調,“設計是藝術與生活的融合,是對美的創造,年輕的設計師,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也要擴展自己的眼界,真正做到會言談、會文字、會交流、會創意。”
“‘堅守傳統經典的意義,啟迪創新智慧的力量。’要在中華文化的審美體系中看到‘精典’藝術的歷史,從而向‘精典’學習找到文化自信的源頭和精神,并且用歷史、文化、藝術審美闡述主題。”高級工藝美術師、良渚博物館總設計師徐征野從《守正創新》出發,提出:“藝術創作是對設計、對社會的一種表達方式,傳統陶瓷藝術是鮮活的,陶瓷藝術設計的重點在于思想與文化的積淀,不僅要展現高超的工藝技術,還應具有承前啟后的文化價值。”
構建工業設計創新服務體系
“這次學習培訓的內容,涉及面非常廣泛,從設計的角度,包括品牌的管理角度、品牌的建設角度都全面地分析了一遍。”參加此次培訓的國家陶瓷工業設計研究院執行院長唐孝康表示。
“工業設計不僅可以改變一個產品的價值,更可以改變一個產業的發展路徑。但目前德化陶瓷創新大多仍停留在傳統上,對產品設計重視不足。”唐孝康也提出,德化陶瓷產業從產品的打樣、測試、生產、銷售等一系列流程很完整,這些讓德化與國內其他陶瓷產區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在產品設計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工業設計是產業鏈創新鏈的源頭,是助力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關鍵環節。近年來,德化縣把工業設計作為“抓創新促應用”的核心關鍵環節,成立陶瓷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布局以日用陶瓷為主導,藝術陶瓷為特色,延伸“1+1+X”陶瓷行業設計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工業設計為核心驅動的陶瓷產業生態鏈。在此基礎上,德化致力打造全球陶瓷創意設計孵化平臺,建立國際陶瓷設計聯盟、陶瓷設計師云平臺“瓷匠集”,云集27個國家地區3萬多名陶瓷設計人才,鏈接產業資源超1000家;同時建立陶瓷設計要素庫、工具庫,支持企業成立國家級、省級、市級設計研發中心和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實施海峽兩岸青年陶瓷創客“i-china”計劃,打造“設計—投資—生產—銷售”的一體化產業服務平臺。
記者從德化縣工信商務局了解到,去年德化縣啟動實施工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重點打造“1+2+3+N”工業設計發展支撐體系(1個高地、2個中心、3個產業鏈條、N個工業設計聚集園區),著力提升工業設計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該縣計劃到2025年,實現“1+X+100+1000+10000”目標,即引進若干個工業設計機構,引導10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創建工業設計團隊,引進培育1000人以上工業設計人才,促進10000件以上優秀作品轉化落地,進一步打響“世界瓷都·德化設計”品牌。(林婉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