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釋迦摩尼佛立像
德化白瓷精品多為外國博物館和私人收藏
巨大的藝術價值和魅力,使得德化瓷在歐亞地區的收藏持久不衰。在中國,有關德化瓷的收藏記錄始于明代,但始終沒有形成風氣。國外的收藏家,包括皇室成員, 對德化白瓷的收藏較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且歐洲對德化白瓷的研究300年前就已起步。所以,歷代德化白瓷精品多為外國博物館和私人收藏。
德國德累斯頓國立美術館存有400多套(1255件)德化瓷,是中國以外最大的德化瓷收藏地。大英博物館也有大量收藏,其中一尊文財神坐像,背部刻有“萬 歷庚午年春”紀年款,是全世界僅有的一件確切紀年的何朝宗作品。在日本,德化白瓷香爐、碗使用廣泛,一件德化瓷簫在根箱神社作為“國寶”保存。近三年來量 價齊升,海外所見者質量更好。
說到德化瓷投資,目前海外較熱,價錢較高,內地偏冷,價錢較低。海外市場上的德化瓷比內地所見的質量要好。原因就是中外美學觀念、社會風氣和歷史傳統不同。
2012年5月,倫敦邦瀚斯一尊定為明代的“何朝宗印”印章觀音像,估價3萬-5萬英鎊,以52.92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534.58萬元)創德化白瓷拍賣新紀錄。10月,香港蘇富比2007年4月曾拍賣的清中期如來佛立像再次拍得146萬港元(約合人民幣119.43萬元)。11月,倫敦蘇富比以18.12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2.63萬元)拍出17或18世紀“鳳鳴”款簫。迄今,十件百萬元以上的德化瓷均在海外成交。內地秋拍中,德化瓷基本獲得理想價格,但高價位的紀錄仍然產生在海外,不過,據說買家都是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