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21日訊 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意在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
茶葉雖然是古老的作物,管理與營銷方式卻也時變時新。“合作社”作為茶葉種植和生產的重要環節,能否也玩出一些新花樣呢?
圖為舉源合作社與合作茶企簽約
4月17日,位于安溪龍涓的國家級示范合作社舉源便率先試水“合作社+”行動計劃,通過牽手家庭農場、合作高端基地、對接龍頭企業、聯盟品牌電商、聯合科研院校,充分發揮茶葉合作社的樞紐作用,將整個茶產業鏈產、銷、研、發融為一體,如畫龍點睛,必將助推龍涓茶產業乃至安溪茶產業的二次騰飛。
國家級示范合作社
帶頭試水營銷新模式
或許你會問,“合作社+”是什么?在4月17日舉辦的舉源茶葉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行動計劃啟動儀式上,我們尋得了答案。
舉源合作社負責人劉金龍先生告訴記者,如今的中國茶市,強手如林,競爭激烈。舉源決定試水“合作社+”,以“合作社+家庭農場”,更好地發揮服務功能,發揮帶動作用;以“合作社+龍頭企業”,對接市場,合作共贏;以“合作社+品牌電商”,順應潮流,拓展空間;以“合作社+科研院校、人才實訓”,科技興茶,強身健體;以“合作社+高端基地”,打造莊園,體驗營銷。
據了解,早在2012年,舉源合作社就被評為全國首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是第一批“農業部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印象舉源”品牌獲得“福建省名牌農產品”稱號;2014年入選中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生產企業,并被農業部授予“茶葉生態栽培技術示范區”榮譽稱號。
對于舉源合作社帶頭試水“合作社+”,安溪縣龍涓鄉黨委書記魏中南相當肯定:“舉源扛起了國家合作社示范帶動的社會責任。”
“一呼百應”的連鎖反應
龍涓成立近180家家庭農場
在“合作社+”中有個重要項目,便是與家庭農場的聯合。安溪人歷來都有勇于挑戰的創新精神,自2013年,安溪成立了全市第一個家庭農場,如今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模式愈發被認可。尤其是安溪縣龍涓鄉截至“合作社+”計劃啟動時,已集中注冊152家家庭農場,還有10多份申請書還在填寫,預計共有近180家家庭農場在龍涓誕生。
安溪縣龍涓鄉黨委書記魏中南認為:“相比合作社的架構,家庭農場的經營方式更具靈活性,龍涓鄉集中注冊的情況又有助于規?;芾?。春茶生產之前,我們將請工商局上門指導家庭農場的規范化建設。一方面延續合作社的管理經驗,要求茶農對茶葉生產進行農事記錄,保障生產安全,提高茶葉質量;另一方面組織他們到臺灣學習休閑農業的經驗,體驗臺灣民宿的風情,為龍涓下一步發展旅游觀光業做鋪墊。”
“合作社+”行動計劃啟動當天,舉源茶葉專業合作社與第一批合作的152家家庭農場代表和簽訂合作協議,并與八馬、華祥苑、中閩魏氏等龍頭茶企,祺彤香等品牌電商,百順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海都記者 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