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日1日訊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有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彰顯了地理環境對于植物生長的重要性。茶葉,這種神奇的東方樹葉也一樣,不同海拔、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下生長出來的茶葉特質也不相同,因此茶客們更偏愛原產地生產的茶葉。
又是一年開春,茶芽萌動,各個茶產區已蓄勢待發,準備迎接每年最繁忙的茶季。一場“無聲硝煙”的茶葉原產地保護戰也悄然拉開,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則是有力的武器之一。
安溪鐵觀音
春茶萌動,原產地“亮劍” 多地啟用新版地理防偽標志
羊年開春,全國的茶產區早已忙開,除了采茶、制茶忙,還忙碌著一件事——原產地保護。據相關媒體報道,岳陽黃茶、赤壁青磚茶、邛崍黑茶等茶葉公共品牌紛紛宣布,它們已成功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行列。
已在3月中下旬開采的西湖龍井和洞庭湖碧螺春,則啟用了2015年的新版防偽標志,消費者在市場上看到的西湖龍井防偽商標是“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防偽標”、“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防偽標”二合為一的。這個標志主要由企業以“茶農標”來換取,“茶農標”已在前期免費分發給西湖區、西湖風景名勝區所有茶農。另外,還有一些企業會出售帶有“三潭印月”標志的西湖龍井茶,主要是為西湖區、西湖風景名勝區目前還沒有申領到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防偽標的企業過渡用。
今年洞庭山碧螺春將啟用新設計的2015年保護標志,優化“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一品一碼+二維碼防偽”三合一功能,引入手機掃一掃和碰一碰的查詢功能,讓廣大消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用普通智能手機實現掃描查詢。
那么,為什么各大產茶區這么重視“地理標志”呢?據了解,“地理標志”一詞源于19世紀的法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法國的香檳酒和干邑酒之所以歷經100多年而盛名仍在,主要得益于其原產地名稱保護制度。
目前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主要有兩類,一類來自本地區的種植、養殖產品;一類是原材料全部來自本地區或部分來自其他地區,并在本地區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的產品。
茶葉生長講究風土 地理標志保護茶葉公共品牌
茶葉的生長講究風土。就拿大家熟悉的安溪鐵觀音而言,300多年前,鐵觀音在安溪出現,本就是一種自然選擇。它必須生長在中性偏酸、富含化學微量元素的紅黃土壤山地中。
安溪縣茶科所原所長葉錦鳳多年研究發現,鐵觀音適應性低、抗逆性弱,易受生長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影響。即便是同一鄉鎮,產自不同山頭的鐵觀音,口味也有差異,與它生長原始環境差異越大的地方,要生產傳統安溪鐵觀音就越難。
因而在茶客們心中,如安溪鐵觀音、武夷大紅袍、西湖龍井、洞庭湖碧螺春等原產地生產的茶葉,滋味更純正,而品質也相對比較有保障。也就有可能導致其他產區的茶葉冒充優勢產區的產品進行出售,不僅損害了原產地茶葉的品牌,也對消費者造成了欺騙。
據了解,現在安溪茶葉產量6.8萬噸,涉茶總產值增至125億元,境內有5萬噸的鐵觀音,境外還有7萬噸,大量的鐵觀音充斥市場,都以“安溪鐵觀音”名義對外銷售,一旦有閃失,通通安溪買單。
目前,安溪縣有91家“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用標企業,今后政府將重點管控、精心扶持這些用標企業,用標企業也非一勞永逸,要督促落實好產品安全和200畝管控基地兩個剛性條件,并嚴格實行動態管理。
安溪縣縣委副書記陳文聰表示,力爭2015年安溪縣毛茶在制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茶葉企業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農資購買卡使用率達到100%以上,外來茶農殘超標案件查處到位率達到100%。而實現這些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好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管住終端。他建議消費者喝安溪鐵觀音,要認準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引導認標消費,以此與安溪縣外其他地區的鐵觀音劃清界限。
玩趣
茶世界里樂趣多。閩南喝茶成風,愛茶者不在少數。若您在與茶友飲茶過程中遇到什么疑問需要解答,或發現了哪些好玩、有趣的新鮮事、新玩意兒想與茶友分享,歡迎發短信至13805995958咨詢、爆料。
茶道美食
龍井茶泡飯
茶泡飯
【原料】
龍井茶10克,大米適量,小油菜2克,雞蛋1個,鹽少許,食用油3克。
【做法】
1.取龍井茶3克泡開取湯備用,小油菜洗凈切碎備用,雞蛋打好備用。
2.將米洗凈用茶湯煮熟,再將剩余7克龍井泡開備用。
3.鍋里放少量水燒開,隨即將米飯放入,加入后泡的龍井茶湯燒至湯收。
4.撒入油菜,淋入雞蛋和豬油燒開即可。
PS:龍井茶粥的做法更加簡捷:只需用常規方法煮好粥,然后再泡一壺龍井茶芯,取其茶湯均勻拌入粥內即可,可以略加少許白糖,也可以加少許肉松、瓜子仁、黃豆瓣,此類佐料均與龍井茶香相融合,相得益彰。(海都記者 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