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積德行善之意 民俗專家:泉州地區罕見,屬于當地比較特殊的風俗
15桌特別為乞丐們準備的酒席:一群乞丐圍坐一起,共享美酒、美食,與貴賓們一起樂呵呵。這是小說中的“丐幫大會”,還是正在拍電視劇?都不是,這些乞丐可都是受邀參加宴席的。昨天中午,這一幕實實在在出現在安溪縣城廂鎮同美村的“陳氏圓譜祝燈慶典”上。
同美村老年會相關負責人稱,宴請乞丐是村里舉辦修族譜、“祝燈”等民俗活動流傳下來的傳統,有祈福和累積功德的說法。泉州民俗專家傅孫義認為,風俗習慣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宴請乞丐的傳統,可能是當地一種比較特殊的風俗。
不少流浪乞討人員聞訊過來吃飯
15桌酒席請乞丐
與貴賓共享美食
“前幾天剛把宴請乞丐的消息傳出去,一早就有乞丐上門來乞討了。”昨天上午才剛天亮,城廂鎮同美村的陳先生打開房門,就看到了兩名乞丐坐在他家門口,他趕緊把早已準備好的零錢分發給他們。陳先生告訴記者,這一天,村里人都會“自覺”地對乞丐們給予“優待”。“只要是來乞討的,每家每戶轉一圈,基本上他們的口袋都是飽飽的。”
陳先生說,村里這幾天正在舉辦的是“圓譜慶典”。所謂“圓譜”,就是重修族譜的意思。同美村陳氏族譜每隔90多年修一次,昨天已是第5次重修。作為村里的大事,慶典由海內外宗親一起捐資舉辦,辦了將近240桌的酒席。
“除了邀請本村還有海外的陳氏宗親約兩萬人一起共襄盛舉,我們還特地為乞丐們準備了15桌的宴席,打算讓150名乞丐一起用餐,請他們感受村里人的善意。”同美村老年會相關負責人說,宴請乞丐的傳統是村里好幾代人傳下來的,從他記事的時候就有聽說。
該負責人介紹,村里有一種說法,“圓譜祝燈”時,邀請來進餐的乞丐越多越好,有累積功德和祈福的寓意。
村民:
宴請乞丐“積累功德”
昨天中午12點,同美村圓譜的宴席開始。在熱鬧的氛圍中,賓客們齊聚一堂,而專門為乞丐們準備的15桌酒席在宴席中顯得有些特別。12點剛過,陸陸續續有三四名衣衫襤褸的乞丐們入座,開始享用酒席上的食物。但是截至散席,到會的乞丐并不是非常多。
“我們是剛好乞討到村里,還是第一次聽說有專門為乞丐準備的酒席。”75歲的李平安從安溪官橋行乞到同美村,這幾天遇到的村民都很愿意施舍給他一些零花錢,在一戶人家的告知下,他得知了村里宴請乞丐的事情,于是一留就是三天,專門等著吃這個特別的酒席。
坐在李平安旁邊的另一名乞丐叫張鵬,他告訴記者,乞丐間的消息總是流傳得特別快,他一個月前才剛到安溪行乞,幾天前就聽說同美村要宴請乞丐,特地趕了過來,他告訴記者,他在全國各地行乞過,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專門給乞丐準備酒席的,覺得很新鮮。“一開始我也不相信,但是沒想到一到村里,他們對我還是挺熱情的,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張鵬說。
民俗專家:
宴請乞丐的傳統
是一種特殊的風俗
對于宴請乞丐的風俗,泉州民俗專家傅孫義表示,自己在泉州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傳統。傅孫義說,風俗習慣可分為普遍性風俗和特殊性的風俗,宴請乞丐在整個泉州地區,這是比較罕見的風俗。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傅孫義說,這樣的傳統并不具有普遍性,應該是村里特殊的一種現象形成的風俗。(記者 林書修 鄭瑞卿/文 吳嘉曉 黃猛/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