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下發《關于2014年度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立項的通知》,公布了14個列入2014年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項目計劃的名單,泉州市以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單位申報建設的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立項,這是泉州首個“國字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是福建省首家由農業企業承擔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開放型服務
幫助中小型茶葉企業
記者從科技部門了解到,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依托于行業、領域科技實力雄厚的重點科研機構、科技型企業或高校,其宗旨是推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
隨著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落戶,泉州市擁有了茶葉質量安全的權威機構。同時,中心組建后,將實行開放服務,為行業特別是為中小型茶葉企業提供技術咨詢、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工程承包、技術培訓等服務,為茶業企業創新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提供支撐。
“工程中心具備高科技性、高成長性、高市場地位。”科技部計劃司副司長陳維維表示,依托單位的實力以及安溪在全國各茶區的地位是組建國家級中心的必備條件。而據介紹,安溪在茶葉質量安全工作方面有著成熟的經驗。2011年,安溪全縣建立了“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先后建成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福建)和國家級茶葉檢測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級檢測中心。同時,安溪在茶葉質量安全方面有著嚴格的標準,成立專門的茶葉質量聯合抽檢組,長期深入在茶園、茶企、市場、鎮村等一線隨機抽檢茶葉。
產學研一體
為茶企注入新活力
“國家級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后,將圍繞茶葉質量安全關鍵技術進行立項研究、集中攻關,實現茶葉質量安全的工程化、配套化以及人才培養和技術成果的輻射。”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江用文表示。
作為全國知名的產茶大縣,此次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落戶,無疑將對安溪縣的茶產業帶來重大“利好”。福建農林大學茶學院副院長孫威江教授認為,該中心成立后,將能通過產學研的有機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茶企注入新的活力,幫助茶企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推動整個茶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產學研一體將為企業和茶產業引入更多高科技人才,形成對人才的“磁吸效應”。
據悉,目前我國涉茶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僅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組建的國家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立項組建之后,其研究項目、成果,制定的標準和發布的消息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代表性,將推動安溪茶產業越來越多的業界龍頭,重視并開展產學研一體化生產。
注重研發
茶葉質量安全標準體系
可行性報告顯示,國家級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之后,主要工作包括,抗病蟲茶樹品種選育與重要抗病蟲基因的發掘,茶葉污染物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建立茶園主要病蟲害預警體系,快速便捷的檢測技術和綠色檢測技術的研發以及茶葉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的研發等。而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茶葉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的研發。
“茶葉質量安全最核心的是標準。”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李樹君表示,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最主要的是制定茶葉質量安全的行業標準,要涉及各大茶類,適用于各大茶區、茶企執行。工程技術中心將制定從土壤到種植到生產加工到流通各個環節的標準。
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士陳宗懋也認為,標準就是質量,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安溪,安溪就要發揮自身優勢和產業特點制定首個烏龍茶標準。
與此同時,該中心還將立足全國,對全國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白茶產區的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狀況進行動態監測,掌握全國茶產業質量安全狀況,并逐步與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1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就種植環境、種植過程、加工過程、儲藏過程等茶葉生產環節的技術進行科研創新以及推廣。(記者 呂斯達 羅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