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而為
安溪電商迅猛發展
安溪自2008年以來,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安溪鐵觀音電子商務銷售額達12億元,排名全市第一、全國第三;2013年,安溪茶葉電商交易額超15億元,占茶葉市場占有率21.3%,居全國第一。此外,安溪藤鐵、食品、茶機具等行業電子商務發展也與日強盛。
一些大型安溪茶葉電商積極拓展品牌化營銷。2013年“雙11”茶葉類成交數據顯示,當天,天貓茶葉類交易總額前20強中,中閩弘泰、宏源馨、祺彤香均順利入圍。其中,中閩弘泰創造了450萬元的銷量,業績是前年的1.2倍,繼續穩坐天貓烏龍茶類銷量冠軍的寶座。安溪宏源馨茶業第一年參加天貓“雙11”的活動,便有日銷230萬元的成績。
另外,安溪傳統茶企紛紛加入電商大戰。隨著傳統營銷瓶頸頻現,傳統企業紛紛轉戰電子商務,他們在管理、供應鏈、資金等方面有著不小的優勢,在將更多中高端產品帶入市場,拉高整體茶葉電商水平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惡性價格戰,激勵了更多電商注重用戶體驗度和品牌建設。“雙11”茶葉類成交數據顯示,當天,八馬茶業最終銷售額突破428萬元,較前年達到5倍的增長,每公斤茶葉的價格達到250元左右,遠遠高于線上茶葉出售均值,排名全國烏龍茶傳統茶企第一。
為滿足年輕人消費需求,安溪茶葉電商積極探索新的電子商務渠道。強大的分享功能及在線銷售、咨詢、留言等互動功能,讓年輕的網友們在茶領域更有知曉權和發言權。同時,安溪茶葉電商也不再局限于袋泡茶,形式上不斷推陳出新,把鐵觀音與各種簡易沖泡飲用方式相結合,口感、價位上也更適用于年輕人的“快生活”。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服務電商發展的第三方電商平臺也順勢而起,并受到了市場的熱烈歡迎,尤以茶多網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和弘橋智谷電商產業園為甚。茶多網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自2012年10月成立以來,孵化基地致力于培訓就業技能、培養專業人才、培育優質企業的“三培”服務,在安溪創下了很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據統計,截至2014年6月,茶多網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已吸引131家企業入駐,開展培訓47期、2100多人次。
政府重視
發揮規范導向作用
電商培訓 (劉伯怡 攝)
安溪跟京東的合作,早在今年6月京東POP開放平臺招商大會在安溪成功舉辦時就開始了。
隨著電商發展趨勢的不斷增強,安溪縣積極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加強對電商發展的支持力度和導向規范。為進一步促進安溪電子商務快速發展,2013年12月20日,安溪縣組織召開安溪縣電子商務協會會員大會暨安溪縣電子商務品牌峰會,并成立安溪縣加快和規范電子商務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這是安溪本土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事件,正式宣告安溪電商結束單打獨斗的俠客式打拼格局,自覺走向抱團發展的華麗轉身。
2014年新年伊始,為落實電商發展政策,安溪就發布《安溪縣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試行)》、《安溪縣電子商務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安溪鐵觀音電子商務行為規范》,從資金、監管、財稅、人才等諸多方面對電商發展給予政策支持和法律規定,受到了廣大電商的大力支持和熱烈歡迎。
隨后,該縣逐步落實促電商發展的政策規定,如完成電商企業對安溪金融行政服務中心的入駐,發放補貼加大電子商務人才培育,帶隊到廈門開展交流學習或特邀嘉賓組織內部電商沙龍等,一系列具體的扶持政策陸續出臺,極大地擴大了電商受益圈。
弘橋智谷落戶安溪,更是安溪產業轉型升級、闊步發展蛻變之路的典型。三年前,弘橋智谷所處的官橋鎮官郁村公路兩邊曾經聚集了40多家石材加工廠,旁邊還有一座全縣最大的石礦山——鐵峰山。安溪縣委縣政府面對這一狀況堅決作出抉擇:2011年,率先在全省實現石材行業的全面徹底退出,年產值超7億元的石材行業一去不復返。
網絡無國界。網絡經濟外延廣泛,耗用資源小,產出價值高,拉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廣闊,符合產業轉型的戰略布局。正在這樣的發展思路下,安溪縣引入弘橋智谷電子商務產業園,盤活閑置的石材廠地,變發展“包袱”為轉型“優勢”,抓住機遇,集合創新資源,打造茶鄉乃至海西電子商務高地。
弘橋智谷電商產業園,正是安溪縣騰籠換鳥、推進產業轉型轉向思路的結晶。2014年4月正式啟用至今僅5個多月,已引進企業70多家,年創稅收約達5000萬元以上,已成為安溪縣產業轉型發展、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章財根 羅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