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12日訊 茶歌、茶舞、品茗、湖頭小吃、安溪山水美景……昨日下午5點,縣域文化活動周安溪篇正式拉開序幕,茶鄉安溪人帶來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安溪茶文化、家居文化、美食文化等,讓廣大市民感受了一番安溪的茶鄉文化盛宴。
現場的茶舞表演讓觀眾大飽眼福
當天晚上,30名海都小記者、小讀者,現場拜師陳清河大師學編竹藤,體驗一把竹藤編織技藝,當了回小小手工藝人。從今天起至8月14日,“文化之都·飄香安溪”縣域活動繼續為您敞開大門,歡迎您的到來。
各式歌舞齊上陣 景美茶香惹人贊
“山茶姑娘,愛搖青后更堅強,青葉遠行的嫁妝,朝思又暮想……”昨日下午5點,一曲《飄香·藍藍泉州灣》吹響了“文化之都·飄香安溪”縣域活動的號角。一幅幅唯美的安溪美山美水美茶畫面,清亮遼遠的嘩啦泉響和歌聲,讓全場觀眾凝神注目,之后,中日韓茶藝展示、快板舞蹈、戲曲表演、情景舞蹈爭先上演,形式多彩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安溪湖頭小吃,素有“宮廷小吃”的美譽,是康熙年間的吏部尚書李光地從宮廷帶來的小吃,并延續至今。受主辦方邀請,昨日湖頭當地一美食城老板,早早準備了200多斤的湖頭米粉,帶到西街舊面粉廠現場烹飪,與廣大市民一同分享地道湖頭米粉的美味。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湖頭米粉剛出爐一鍋,就被慕名而來的市民搶購一空。
體驗竹藤編織小記者也當手藝人
“用一根長的較軟的竹藤繞著竹籃的‘房梁’,‘房梁’是兩根并在一起的,按照一上一下的方法編……”昨日下午5點,福建省非遺保護項目竹藤編技藝傳承人陳清河話音剛落,海都小記者就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只見他們拿起已編好的籃底半成品,照著陳老師教的方法編,每個人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著“一上一下,一上一下……”
“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的藤條怎么那么不聽話呢。”才剛開始動手,海都小記者李明泉就體會到了手編竹藤的不容易,他不是把藤條弄散了,就是手被扎到了,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只好轉頭向陳老師求救。
“老師,我這樣編對嗎?”小記者們在編竹籃的過程中,不停地向老師請教
接過李明泉手中的籃底,陳清河老師手把手地進行現場教授技藝,只見細長的藤絲在他手中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個結實又漂亮的小花籃“誕生”了。看完演示,李明泉總算找到了一點竅門,靜下心來,耐心地分線、交叉、纏繞、拉緊、打結……越來越得心應手,不過還是花了很長時間才勉強編好。
一直到活動結束,不少小記者都沒能完成作品,他們紛紛找陳清河老師“求情”,希望今天下午能繼續到現場傳授他們技藝,這讓陳清河老師很是:感動,當場向海都小記者承諾:“只要海都小記者隨時想學竹藤編織,他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陳清河老師稱,看到孩子們這么喜歡竹藤編織,他很高興。希望泉州的傳統工藝能夠在新一代人的身上得到更好的傳承。(海都記者 曾小琴 黃曉燕 李曉蓉 田米 實習生 李淑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