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登山:詹氏族人傳千年多時上千人
詹交通說,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村民集中上山,這時的山頂熱鬧非凡。
晚上七八點光景,村民就陸續上山,最多時千余人同時登山。以前是火把,現在是手電,大家沿著羊腸小道上山,煞是壯觀。到了山上,往往都要通宵達旦逗留,直到天亮看日出后方下山。“這幾年,很多村民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少了,但每年中秋上山的還是有上百人。”
山頂彈丸之地,通宵達旦,大家都干什么?
詹交通說,有的是來賞月,順便觀日出,有的來這里許愿,或祈福,一些年輕男女則談情說愛。
“中秋上佛耳山是詹氏族人的傳統,已有千年歷史了。”詹交通說。
相傳,詹敦仁隱居佛耳山期間,一位客人帶來了父親詹世隆的書信。他喜出望外,以“伏拜家君手書,不學偶成一絕”為題,作詩一首:“十年采盡北山薇,不管興亡與是非。回首白云長在望,愛山成癖自望歸。”并到佛耳山山頂筑建“望云亭”,在墻壁上題寫詩句。此后,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詹敦仁必定要到“望云亭”,向著東北九峰山方向放眼遠眺,遙寄念親之情。
詹敦仁的言傳身教,為后輩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此后,詹氏族人世世代代,都會在中秋前夜登山遠眺,既祭拜祖先,又賞月觀日出,成為當地一大習俗。(記者 趙偉 劉波 吳嘉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