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龍門鎮溪坂村,有23戶人家養殖牛蛙,今年全村共出售了十多萬斤的牛蛙,是個遠近聞名的“牛蛙村”。
老支書蔡金水的一對兒女都在外地工作,他家屋前有一個92平方米的牛蛙棚,他每天都會抽空去棚里轉轉。在他看來,養殖牛蛙不僅僅是為了營生,更多的是讓自己的生活多幾分樂趣和牽掛。
溪坂村之所以能成為“牛蛙村”是有一定原因的。該村村民人均占有兩分地,狹小的土地面積很難發展種植業,但非常適宜養殖牛蛙。此外,村里大部分年輕勞動力都跑到外地打工經商去了,留下的多是老弱群體,牛蛙養殖簡單輕松的特點也成為村民的主要選擇。
“我從前年開始養牛蛙,雖然時間不長,卻不必擔心經驗不足,每天只要花一個小時就夠了,特別省時、省心。”56歲的蔡金水原是溪坂村的村書記,由于身體狀況不太好,于2012年8月申請退休,賦閑在家的他便侍弄起了牛蛙。
記者采訪時見到靠近牛蛙棚的一個房間里堆滿了不同種類的飼料。“你看,這種綠色包裝的膨化飼料是給成蛙和幼蛙吃的,成蛙一天喂一次,幼蛙一天兩次,那種饅粉飼料則是給小蝌蚪吃的。”蔡金水捧起一把飼料介紹說。
據悉,牛蛙的生命力比較頑強,能很好地適應環境,因此飼養起來并不費神,但也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防范牛蛙的天敵。對于溪坂村的牛蛙養殖戶來說,他們并不擔心老鼠和蛇會對牛蛙造成大的危害,他們更害怕的是貓。貓一旦闖入牛蛙棚,不僅會吃掉一些牛蛙,還會咬死大量牛蛙,這是養殖戶最不愿意發生的事。
當然,相比較天敵,養殖戶更煩惱牛蛙價格的波動。村里的一位養殖戶告訴記者,去年牛蛙的價格是每斤12元,今年卻跌到了4元,而養殖成本就要每斤4.2元。“我們都是出售給收購商,收購商再將牛蛙放在冷凍庫里運往外地出售。因為沒有冷凍庫,牛蛙一長大就只能賣給收購商,價格的主動權不在我們手里。”村里另一養殖戶蔡先生說道。
村民也曾經產生過建冷凍庫的想法,但一了解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建一個大型的冷凍庫需要上千萬資金,這讓小打小鬧的村民望而卻步。
養殖方便省心,這是“牛蛙村”的喜;價格波動范圍大,這是“牛蛙村”的憂。無論是喜還是憂,牛蛙已經成為了溪坂村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記者 羅劍生 林勁峰 吳志明 實習生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