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黑車”界定難取證難
對于“黑車”的界定,張東明說,主要存在著取證困難,“目前國內還沒有相對健全的法律法規來打擊‘黑車’,我們又不能采取強制措施,所以只能靠群眾舉報和乘客的配合取證。只有在取得證據后,才能對‘黑車’司機進行處罰”。
處罰,并不能根本上制止“黑車”的存在,“每次處罰后,那些‘黑車’還是會繼續運營”。張東明說,巨大的利益空間,讓這些“黑車”罰后還會繼續運營,“我們也期待著有更健全的法律法規和更好的行政措施,來徹底遏制‘黑車’”。
建議:出租車降低準入門檻
“出租車投入量不足,是催生‘黑車’市場的最大原因。”張東明說,如果能加大出租車的投放量、降低出租車的準入門檻,提高出租車行業的服務質量,就能有效遏制“黑車”市場的發展。“一輛出租車,光上牌就要好幾十萬,然后還要交‘份子’錢,無形當中,就增加了運營成本,而這些都要由乘客來買單。但‘黑車’就不同,它的成本僅僅是車輛本身和油費,這樣就可以以更優惠的價格,與出租車競爭。”
由于這些客觀原因,導致乘客寧愿選擇“黑車”。“雖然乘坐‘黑車’有風險,但它便宜、便捷呀!”市民陳先生說。
律師說法
那么“黑車”主要存在哪些風險呢?臺商區交警大隊的相關負責人說,“黑車”的主要風險,就是在車輛發生事故后,乘客無法得到及時的賠償。
福建信海律師事務所的林律師說,非營運車輛用于營運,保險公司可能會以這個原因拒絕賠償。萬一保險公司拒絕商業部分賠償,那么乘客只能根據車主或駕駛員的賠償能力獲得賠償了。(記者 王龍祥 文/圖 通訊員 藍國寶 黎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