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淮山是攀緣植物,莖枝必須攀上支架生長,出苗后發現多莖的植株需手動摘除多余的莖脈,只保留一個粗壯的主莖。”“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田。稻株要高一點,密一點,才能實現穩產高產。”
農技員在田間為黨員群眾講解水稻種植技術 安溪縣委組織部供圖
在福建省安溪縣“田間黨課”上,黨員農業技術專家正在用閩南話向黨員群眾手把手傳授種植養護技術。現場,黨員群眾頻頻點頭,還不時插話提出詢問。
“以前我們都是靠老一輩留給我們的經驗,導致農作物種植不成規模、產量較低,現在通過‘田間黨課’這樣的形式,把實用的技術送到我們的田間地頭和家門口,用最通俗易懂的閩南語授課并且直接到田間手把手傳授技術、答疑解惑,這樣的黨課很務實管用,對我們很有幫助。”長卿鎮下林村的淮山種植戶王順興開心地說道。
針對群眾普遍反映的淮山種植生產缺乏帶動指導、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足等問題,長卿鎮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從載體、形式、內容等方面入手,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把黨課搬到田間地頭,向群眾傳授致富經,輻射帶動500多戶農戶增產增收,推動淮山產業提質增效。
“到村里聽黨課,領導在上面講,我們在下面聽,感覺理論性太強,脫離了實際。現在把黨員群眾集中到地里現場演示,有問題直接現場提問解決,少了中間環節,群眾都很認可。”金谷鎮麗山村村民林世枝如是說。
近年來,安溪縣結合“黨課開講啦”活動要求,圍繞鄉村振興部署戰略,積極創新黨課開展形式,以“集中學+田間地頭實踐+互動交流”的方式,變“灌輸式”為“沉浸式”“互動式”,讓黨員群眾在田間地頭學習實用技能。2022年以來,安溪縣通過“田間黨課”開展技能培訓86期5000余人次。
安溪縣積極推行“田間黨課”,打破傳統的“一言堂”理論灌輸舊模式,倡導多走田間地頭,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傳授致富技能為農解困,組織黨員帶富能人、鄉村振興導師、農民講師、農業技術專家等深入群眾聊家常話振興,通過講黨史、說創業故事等,激勵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探討鄉村發展思路。通過將黨課搬進田間地頭,搬入群眾生活中,充分調動了農村黨員和群眾的積極性,切實把黨課上學到的知識、技術運用到實際生產中。
“把黨課講臺搬到田間地頭,將主題黨日從‘會場’向‘現場’延伸,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強了黨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安溪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田間黨課’培訓,進一步整合資源,把講黨課、上黨課融入日常、做在經常,推動其成為黨員學理論、長本事、促發展的重要平臺,助推鄉村振興。” (通訊員 何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