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襲,有一群流調員,他們為爭分奪秒追溯傳播途徑和傳播鏈,以“疫”為令,化身為“福爾摩斯”,日夜“追蹤”病毒。
3月19日,接上級緊急通知,安溪縣醫院抽調5名隊員到泉州,開展流調工作。“流調溯源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溝通、交流等調查技巧,我們選派出5名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為精準防控助力。”安溪縣醫院院長陳鑫壇說。
“凌晨出發到泉后,我和汪偉劍留在豐澤區,林學堂去了鯉城區,而翁撓南、周源源則去了晉江。”有著15年黨齡的黨員李鵬董說,雖然流調地點沒有相對固定,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但工作卻是一樣的。
“您好,是劉女士嗎?這邊是XXX流調工作小組,現在有幾個問題需要您配合我們如實回答……”
“您現在的居住地在哪?”
“近期有什么癥狀和表現?”
……
看似簡單的提問,隊員們有時候一天要重復上百次,因為在接到陽性病例報告的第一時間,需要迅速詢問病例的發病史、暴露史、旅居史以及密切接觸者等情況,還要與公安部門等提供的信息進行核實比對;尋根溯源、順藤摸瓜,排查其活動軌跡,把收集的資料進行匯總、梳理、分析,并完成流調報告的撰寫和上報,為研判疫情態勢提供寶貴情報。
汪偉劍說:“任務繁重時,從早上八點一直忙到后半夜,忘記了吃飯、喝水、上廁所。時間久了,常常口干舌燥,腦袋瓜嗡嗡作響。”盡管工作量很大,但大家必須時刻保持警醒和耐心,容不得一絲馬虎。
李鵬董、周源源和林學堂3對夫妻都是醫務工作者,不論是逆行抗疫一線,還是堅守臨床一線,都在默默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妻子是泉州市中醫院的一名醫務人員,疫情發生后,早已戰斗在一線,此次參加流調,5歲和7個月大的孩子只能委托老人家照顧。”在大家眼里,入黨積極分子林學堂是個不折不扣的硬漢子,但離家十幾天來,這位超級奶爸還是流露出柔情的一面,說他很想家、很想孩子了。
流調工作對他們的考驗同樣是嚴酷的,隊員們始終24小時待命,不論何時,只要一接到任務必須馬上投入戰斗,遇上緊急情況,他們還需要全副武裝深入隔離點,與陽性病例面對面開展流調工作。
“穿著厚重的防護服,腦子要動,手里還要記錄。如果病例活動軌跡簡單,現場調查很快就會結束;但若遇上活動軌跡復雜、回憶不清等情況,現場調查時間可能要達數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周源源說,為了更加準確排查出密接人員,“福爾摩斯”們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藝”,確保風險人群一個不漏。
翁撓南表示,面對面流調時,風險肯定是有的。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要做到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
除支援泉州流調,安溪縣醫院還選派了黃田葵、林賜福等12名精干力量,與縣疾控中心、公安局等多個部門組成安溪流調隊,開展流調工作。
“疫情防控一線,沒有誰能獨善其身,唯有眾志成城,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第一個沖到哪里。”安溪 縣醫院黨委書記陳傳昌說,“大家面對疫情沒有退縮,沒日沒夜、兢兢業業,奮斗在自己的崗位上!”(肖梅珠 謝育忠 周錦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