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記教我種草,我就想漫山遍野都是野草、蘆葦,還種什么草?”回想起一年前的那一幕,安溪縣劍斗鎮云溪村國定貧困戶鄭若味笑了起來。在省派云溪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李文燦及其他村干部的幫助下,他種起了巨菌草,養了河田雞、番鴨等,成功實現脫貧。如今,該項目不斷得到推廣,幫助該村及周邊村民致富增收。
巨菌草既能夠保護生態環境,也是優良的飼料,已經在國內外許多地方成功推廣。
引進“致富草” 幫了貧困戶
前兩天,記者到云溪村采訪時,鄭若味興致勃勃地介紹了他的種養殖場。目前他養了500多只雞鴨,都是放養的,用巨菌草切碎后混合玉米、稻谷和豆粕當做飼料喂養。他說,巨菌草可以占到飼料的30%—40%,這樣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由于擴大了養殖規模,最近他又新開辟了一塊荒山種上巨菌草,“這草種下后像韭菜一樣,可以一直收割,不用怎么管理,成本非常低,雞鴨品質也受到客戶好評。”
說起這些變化,鄭若味不時提到李文燦。李文燦來自福建農林大學,2017年12月由省里派到云溪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
云溪村是革命老區村,第五批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為了幫助云溪村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村財增收、貧困戶脫貧,李文燦利用福建農林大學的科研優勢,引進脫貧攻堅項目,和鎮村干部等齊心協力,幫助該村于2018年末實現整村脫貧,村民人均收入14000多元,動態調整后全村共有脫貧繼續享受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47人。
在幫助貧困戶脫貧過程中,貧困戶鄭若味曾讓李文燦十分頭疼。那時,鄭若味的家庭成員有的患病有的殘疾,房子倒塌了,兒子輟學在家,他的精神狀態很差。
扶人先扶志,經過鎮村干部多次談話、勸說,幫助協調解決住房、孩子上學、醫療保障等問題,鄭若味漸漸對生活有了新的期望。
為進一步幫助貧困戶,2019年初,李文燦在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持下,引進了有著“脫貧草”“致富草”之稱的菌草技術。提供草種讓貧困戶種植,引進河田雞等雞鴨苗讓他們飼養。不僅如此,村干部還幫助貧困戶與其他村民溝通協調開墾荒廢茶山,用作種養基地。
看到鄭若味的成功,其他村民也紛紛動心了。他們找到李文燦要草種,咨詢種植技術。目前云溪村已有8戶村民種植了巨菌草,給家禽家畜當飼料,5戶貧困戶和困難戶因此實現脫貧。
鄭若味依靠種植巨菌草當飼料養殖雞鴨脫貧
多地推廣 村民爭種
種草也能脫貧致富?這樣的好事很快傳開了。
周邊的潮碧村等7個村也開始有村民前來索要草種種植。今年5月初,劍斗鎮福星花園引進的菌草治理堆土也獲得成功。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巨菌草種植漸漸在安溪劍斗、湖頭、湖上、蘆田、祥華等鄉鎮鋪開。
目前安溪連片種植巨菌草規模最大的是位于湖頭鎮下坑村的安溪霞卿養殖專業合作社。據福建省審計廳派駐下坑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卓華強介紹,他們在李文燦及福建農林大學的幫助下,引進巨菌草作為合作社的魚和雞鴨鵝飼料,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記者在該合作社采訪時,正好看到下坑村的鄭月阿姨在魚塘旁的山地里割巨菌草。鄭阿姨說,她每天要割近200公斤草,用來喂魚和雞鴨鵝等。下坑村村主任黃宣爐介紹,合作社為鄭月這樣的11戶困難戶共13人提供了工作崗位,“他們來干活,一天可以賺80元到100元。”
“2019年5月,我們擔心巨菌草沒有傳說中的效果,只試種了1畝,想用來養草魚。”黃宣爐說,沒想到草苗剛長出來,雞鴨竟然跑去吃。
經過實踐,他們發現用巨菌草比用原先的野草喂魚好處多。首先,巨菌草長得快,出草率極高,工人不用一直到處割草。其次,減少人工成本。6畝魚塘以前每天需要兩個工人到處割草來喂魚,現在魚塘周邊都種上巨菌草,一個人很輕松就能完成割草工作。第三,野草喂魚效率比較低,魚只吃草葉,留下大量的莖,會污染水質,堵塞排水口。而長到六七十厘米高的巨菌草,魚都可以吃得干干凈凈。此外,他們經過統計發現,添加巨菌草喂養雞鴨鵝,可省下三分之一的飼料費用。
如今,該合作社已經種植巨菌草30畝,他們計劃還將擴大種植面積。黃宣爐也被安溪華僑職業學校的貧困戶雨露計劃培訓項目特聘為菌草種植解說員,至今已經有四五百名來自安溪各鄉鎮的相關人員到合作社參觀學習。
安溪多地推廣種植巨菌草
發展生態產業 助力鄉村發展
據悉,為了幫助安溪發展菌草產業,77歲高齡的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教授多次到安溪劍斗、湖頭等地現場指導。他認為,巨菌草不僅可以走進千家萬戶,更有希望做大做強做精,在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和生態治理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五批省派泉州駐村干部領隊、省委宣傳部輿情處處長、泉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文普介紹,巨菌草的作用巨大,既能夠保護生態環境,也是優良的飼料,還可以用來種植菌類。菌草技術起源于我省,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下發展起來的。目前,該技術已經在國內外推廣,并取得重大成果,不過泉州還沒有推廣。他希望通過李文燦等駐村第一書記的推廣,能夠為泉州培養一批專業人才。
鏈接
巨菌草
巨菌草是林占熺教授于1983年引進中國,經過20多年培育,適合我國氣候土壤環境的草種,并由林教授以“巨菌草”命名。福建省菌草工程協會在非洲多個國家和中國的海南、福建、浙江、寧夏等21個省市試驗種植巨菌草均獲得成功,已掌握它在不同土壤和氣候環境下的種植和管理方法。
據介紹,經過艱辛探索,林占熺于1986年發明了菌草技術,打破了傳統的木生菌和草生菌的界限,成功解決了菌業生產中存在的“菌林矛盾”這一世界性難題,被譽為“世界菌草技術之父”“菌草鼻祖”。
巨菌草是眾多菌草種類中的一個品種,系多年生禾本科直立叢生型植物,具有較強的分蘗能力。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中種植示范,其產量、干物質、粗蛋白、粗脂肪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都保持了較高的水平,是一種高產優質的刈割型牧草。可用于飼喂牛(養牛牧草)、羊(養羊牧草)、豬、鵝、兔等草食畜。(記者 陳明華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