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6日訊 時光已步入到5月,安溪又到了一年采茶忙的時候。今年天公不作美,才經歷霜凍,又春雨連綿,預計今年安溪春茶或減產。不過,茶農們還是搶著晴天時節抓緊采制好茶。一泡好茶的誕生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需要從源頭開始管理。本周《茶周刊》,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安溪都做了那些事兒,讓我們能夠在春天喝上一泡好茶呢?
好山好水出好茶 桃舟3000份承諾書茶園守綠
綠色是根本,有機即商機。都說好山好水出好茶,在安溪,舉目四望,滿山皆翠。鳥鳴山幽,蛙聲陣陣,不像大城市的喧囂、嘈雜。負氧離子含量比城市高出10多倍,如置身于氧吧。安溪的空氣中都環繞著鐵觀音的香氣。
為了維護這樣的好生態,開春時,在安溪桃舟鄉,3000多戶茶農集體簽下“茶園規范耕作”書面承諾書,做到三年內要將茶樹高度提至70厘米以上,培壯樹冠,以擴大園面覆蓋度,承諾全力打造生態茶園,共同呵護晉江源頭生態。
此外,桃舟鄉還傳承百年開春造林習俗,對“退茶還林”的農戶給予每種一棵樹5至15元不等的補貼,按照“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鞋”標準規劃,處處植樹造林忙。
桃舟鄉鄉長王小鵬表示,生態環境的優勢帶動了全鄉茶產業的迅速崛起,該鄉桃源有機茶場建設公園式有機生態茶莊園,蓮山村茶農引進八馬茶業建立蓮山茶莊園,全鄉實行等高帶狀退茶還林、還花等,力求“茶園周邊有林,路邊溝邊有樹,梯壁梯岸有草”,構建茶園好生態,不讓源頭一滴水受到污染。
看得見的茶葉成長 物聯網讓茶園管理智能化
輕點鼠標就能實時掌控茶樹長勢,土壤濕度、溫度、光照等一目了然;拿起手機就能“點對點”遙控指揮,甚至請教專家“會診”,真正實現精細化茶園管理……日前,在安溪縣尚卿鄉譽豐國心茶葉公司茶園基地里,董事長黃清平向記者演示了物聯網技術管理茶園的全過程。
“利用智能物聯網茶園環境監測系統,現在坐在辦公室就可看到茶園一切情況。”國心綠谷總經理黃波山介紹,茶園里分布著十幾種傳感器,可實時監測監控茶園上空的大氣壓力、風速風向、溫度濕度、光照輻射總量,以及茶樹生長情況。系統應用Seabo智能精準農業信息系統,把茶樹、環境等數據實時傳遞到云端服務器上,進行快速計算、分析后,以可視化方式呈現在網頁上,工作人員可及時應對氣候異常、土壤生態變化等環境因素,實現自動灌溉、驅蟲防病等工作,提高茶園防控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并提升茶葉質量和產量。
黃清平表示,把國心綠谷現有的360度24小時高清茶園監控系統與智能物聯網茶園監測系統相結合。未來,消費者不僅僅能在手機上實時觀看茶山,且能更進一步了解茶園的土壤、水質、大氣、肥料等種植數據,形成從茶園管理到制作包裝完善的健康茶保障體系,讓鐵觀音茶葉消費真正實現“看得見的健康”。(海都記者 趙晶 通訊員 王秋霞 林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