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8日訊 沖一泡王加能制作的桂花茶,頓時桂花香茶香彌漫滿室;品一杯桂花茶,淡淡茶香襯托著濃郁的花香。“堅持傳統制作才能體現出花茶的特點。”在茶葉機械普及的當下,西坪泉芳茶廠掌舵人王加能仍堅持用傳統手工方法制茶,這讓他的茶葉在海絲路上越走越遠。
一杯手工茶 最濃中國味
循先輩足跡精制茶
王加能出生于西坪鎮堯山村,西坪泉芳茶廠掌舵人。創辦于1987年的泉芳茶廠位于西坪鎮珍茗街,是安溪縣較早從事外貿交易的茶企之一。王加能介紹,茶廠是父輩們按股份制方式出資成立,專事出口泰國的茶葉公司,走的是傳統精制茶的路子。
隨著市場不斷創新和變革,2006年以來,堂兄弟們的股額不斷從茶廠中析出,或從事國內市場開發,或走上改革創新茶道路,王加能毅然接下茶廠。“先輩們沿著海上絲綢之路,讓茶葉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能循先輩足跡一路播撒茶香,是一個茶人最大的幸福。”他說,傳統手工茶最能代表西坪茶葉,代表中國茶的味道。
西坪是安溪鐵觀音發源地,西坪茶農發明烏龍茶半發酵茶制作工藝和茶樹無性繁殖被稱為對后世茶業最大貢獻。每個西坪人都有一個關于茶的故事,16歲初中畢業后就隨父輩們從事茶葉生意的王加能也不例外。其祖輩、父輩要么是茶場場長,要么是茶葉收購站的茶師,而泉芳茶廠所生產的茶葉,正是通過其祖父上世紀50年代在泰國開設的集友茶行,源源不斷輸往東南亞地區。
現如今,泉芳茶廠在王加能掌舵下,業績更是蒸蒸日上,銷往東南亞的茶葉更是以穩定質量擁有一批穩固客戶群,年銷售量也一直穩定在100多擔,并呈逐年上升趨勢,擁有好口碑。
堅持傳統制作技藝
在家族茶香的熏陶下,王加能還掌握制作桂花茶、梔子花茶等手藝。“這些手藝也是從祖上傳下來的。”王加能介紹,桂花要選用露水未干時打下來的花蕾為佳,回來后噴水催花,然后按照比例進行攪拌發酵,直到70%的花蕾變成褐色才回爐再次烘干,完成整個制作流程。
王加能從不吝嗇花茶制作技術的傳授,許多鄰居都曾向他討教過祖傳花茶制作技術。“制作花茶最重要的竅門就是選用的烏龍茶必須提前烘焙好,再經一兩個月‘去火’。”他制作的桂花茶、梔子花茶同樣銷往東南亞地區,且供不應求。每到5月梔子花開、9月桂花開的時節,也是王加能最繁忙的節點,早上五六點就要上山購買花蕾制作花茶,“堅持傳統制作,才能花香茶香滿室”。
“手工精制的茶葉能保證外觀的完整性,保持茶葉最初本質。”王加能說,泰國等東南亞地區的茶葉還是以最原始環保紙質包裝的方式進行銷售,與之相配套的自然也要采用最傳統的制作方式,才能保證東南亞地區的茶人喝到最原始本真的中國茶。此外,從泉芳茶廠出品的茶葉運到泰國的集友茶行,其結算方式還是一直沿用最初茶葉質量等級制進行結算,信奉最嚴格最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
“國內的泉芳茶廠和泰國的集友茶行是海上絲綢之路兩個微小的點,能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茶文化的忠實傳播者,我倍感幸運。”王加能期待未來能擴大規模,以品牌直接入駐方式,將茶及茶文化帶給更多海外華僑,讓他們品嘗來自故土家園的味道,也讓更多國外友人品嘗到中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