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篇
運行生態修復計劃關注舌尖安全
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茶。當前安溪縣域森林覆蓋率66.5%高于全省水平,加上最近水流域整治,轄區內山清水碧、藍天白云,不比云南普洱差。
今年,安溪縣將深入實施茶園基礎管理“五項工作”,全年建設高標準示范茶園5000畝,同時,完成6000畝茶山、茶園的闊葉樹補植、套種任務??h域大生態的修復上,實行高速兩側的林相、茶園綠化專項考核。接下來,還將實施茶園土壤改良1萬畝。
此外,直面全國產能過剩問題,安溪茶葉種植規模只減不增,結合設施農業,把低海拔、低效益和高坡度的茶園退出來,退茶還林、還果、還蔬、還藥,既減少低質量的粗制濫造,騰出生態容量,又可多元增收。
安溪縣副縣長王金章認為,質量安全必須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否則,將給企業,甚至整個產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今年,安溪將對茶葉實施高密度的質量抽檢,推動綜合執法、嚴抓嚴管、重獎重罰,持續保持打擊高壓態勢。同時,構建各級各類質量追溯體系,讓每個生產區域、經營環節的責任主體,各負其責,這就是質量追溯的初衷。
工藝復興守護傳統滋味
傳統就是經典。茅臺酒眾多系列,最高端、最經典的永遠是醬香型。安溪鐵觀音同樣有不同價位、不同口感、不同釀造工藝、不同風格,但最高端的、最經典的永遠是按照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標準制作的傳統鐵觀音。
今年,安溪將全面加強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倡導重搖重發酵工藝,重視揉捻環節,管好“安溪鐵觀音”金字招牌。時下,普洱茶、黑茶正興,其挖掘的主要是陳茶的價值,白茶也在往這個方向發展,鐵觀音陳茶也有獨到之處。未來,安溪將把制定陳香型國家標準之事落到實處,形成安溪鐵觀音老茶江湖。
●發展篇
產品“兩條腿”走路市場用好“兩只手”
去年,蘇省長到安溪縣調研時指出,茶業發展要“兩條腿”走路,一是走傳統工藝路線,面向高端客戶,個性化發展;二是走現代工藝路線,面向大眾消費,實行流水線作業、標準化生產。這方面,八馬茶業已經率先做了嘗試,“賽珍珠”產品仍然瞄準高端客戶,延續傳統工藝,精細制作,繼續占領高端市場。同時引進自動化、智能化、清潔化、標準化生產線,開發“小濃香”系列新產品,實現批量生產,價位也比較合理,深受普通大眾和市場歡迎,產品供不應求。
安溪縣縣委書記朱團能表示,電子商務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去年,安溪茶葉電商交易額達15億元,仍有很大的空間,未來將按照“少量、多品種、零售化及時尚化”的發展趨勢,關注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打造方便、快捷化消費的產品。
此外,首批重新核準使用商標的60家企業務必管好,然后,通過資本運作,扶強扶大一批企業,爭取3~5年內,培育3~5家上市企業、1~2家納稅超億元企業、10多家納稅超千萬企業,以茶企“航母編隊”來引領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