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力 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提起茶葉消費,大家提得最多的便是農殘問題。除了在種植營銷方面安溪縣走在全國烏龍茶產區的前列之外,農殘方面更是卡得緊。“安溪鐵觀音的牌子十分珍貴,我們從2009年左右就開始在全縣范圍內規范茶葉施肥問題,建立農資監管體系。”陳加勇說,實踐證明效果十分明顯,現已先后建成生態茶園30多萬畝,其中有機茶葉生產企業從2011年的13家發展到現在21家,有機認證面積從34128畝增加到39628畝,為全國產茶縣第一位。其中有2家企業同時獲歐盟EOS、美國NOP、日本JAS有機認證。
近年來,國際上對茶葉質量安全要求也日趨嚴苛。特別是2014年以來,歐盟對農殘法規進行15次修訂,其中8月25日實施的農殘新規將啶蟲脒等4項農藥殘留限量加嚴了一倍。為此,相關職能部門與安溪縣政府密切配合,積極推進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建設。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首責、行業自律”的工作機制,推行“以加工企業為龍頭、以農業合作組織為載體、以種養基地為基礎、以標準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生產加工組織形式,建立健全政府質量安全公共管理、企業質量安全控制、風險預警與快速反應、技術服務支撐四個體系。
“安溪縣2012年11月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國家級出口烏龍茶質量安全示范區,2015年10月被國家認監委授予第一批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兩塊質量安全的‘金牌’均花落安溪,在全國茶葉主產區創下紀錄。”安溪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說,“安溪模式”力助中國烏龍茶香飄四海,為我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建設樹起了標桿。示范區出口茶葉連續7年全部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出口茶企得到日本三井株式會社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認可,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在鞏固日本、美國、新加坡、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等市場的基礎上,2014年12月開拓對茶葉農殘要求最高的歐盟市場,取得成功,當年出口單價達到全國茶葉出口平均價的30倍。(記者 王宇靜 通訊員 張華 魏宇曦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