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閩南古大厝里,品安溪鐵觀音,觀茶藝表演,聽高山流水,賞曲水流茗……日前,在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暨紫砂、陶瓷、紅木、茶具用品展舉辦(以下簡稱“茶博會”)期間,由安溪縣茶企搭建的安溪鐵觀音展館,聚合“安溪傳統”元素,人氣火爆,獨具特色的安溪茶文化艷壓群芳,成為展會一道亮麗風景線,吸引眾多愛茶人士爭相追捧。據參展企業統計,在為期4天的展會中,駐足安溪鐵觀音館的游客有3萬多人,現場交易額近100萬元,達成意向訂單300多萬元。
“閩南古大厝”現鵬城
“此次茶博會,安溪縣參展團有三和茶業、儒家茶業、金隆源茶業及茶葉生物科技、潘龍一品等5家涉茶企業。”安溪縣茶管委常務副主任劉青洲介紹,在2014年第九屆深圳茶博會上,安溪縣已取得不俗成績,此次參展規格再度升級,參展的5家企業各具優勢,特色顯明,展位上一片“茶香人海”。
此次會展,安溪鐵觀音展館采用“閩南古大厝”建筑風格,以“閩南風·觀音韻”為主題,由潘龍一品茶藝家具公司一手打造。活動期間,“閩南古大厝”還榮獲“第二屆國際茶與筑空間設計大賽”優秀獎,吸引大批游客前來參觀,成為展會上最熱鬧的展館之一。
“在深圳特區建起‘閩南古大厝’,融合安溪鐵觀音茶文化、閩南文化以及安溪傳統工藝家具文化,形成具有安溪特色‘茶配套’風格。”潘龍一品茶藝公司負責人羅志龍介紹,入駐館內的是此次參展的安溪茶企品牌,不同房間有不同裝修風格、不同文化韻味。
“比之周邊清一色的現代化風格,我們更凸顯文化韻味、更吸引人氣,而人氣正是成交額的前提。”劉青洲認為,統一搭建展館,4家企業分駐安溪鐵觀音館,把安溪鐵觀音公共品牌的“名氣”與參展企業的“活力”結合起來,很好地展示人文安溪的特性、閩南文化風情和安溪鐵觀音的獨特魅力,這不僅有利于帶動展會貿易額提升,更有利于全面展示安溪縣茶產業發展水平。
參展茶品具“安溪味”
“閩南古大厝”內,安溪縣茶企各具優勢。三和茶業依靠“我在安溪有棵鐵觀音茶樹”活動,打造饗茶餐、植茶樂、觀茶史、斗茶趣、賞茶舞的全景式茶文化展示;茶葉生物科技公司利用生物技術,深挖茶葉飲品中的有益因子,打造養生茶、保健茶,體現安溪茶葉深加工的發展水平;儒家茶業著力打造“安溪鐵觀音第一文化品牌”,茶入儒學,提升茶葉品味;金隆源茶業則推出創新茶品一芽紅,吸引參展商、游客紛紛駐足。
此次安溪縣遴選參展的5家品牌茶企,基礎好、管理完善、產品質量過硬,充分顯示安溪縣茶產業多維發展,已經涵蓋茶食品、茶旅游、茶科技、茶配套等多元化產品。除布展各具特色之外,茶文化活動也異彩紛呈。金隆源茶業品牌推介會上,生動形象的兒童茶文化表演令人耳目一新,許多游客駐足觀看,更吸引深圳及周邊200多名茶商參加并陸續成功簽約;三和、儒家也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相繼安排現場初制展示及體驗、線上線下互動等活動,帶領人們領略安溪茶文化的曼妙與優容。
此外,茶企抱團合力創作迷你型“曲水流茗”,為進館的游客、消費者提供茶水服務,提升消費體驗,聚集不少人氣;閩南特產野生金橘糖也成為最受歡迎的茶點,短短兩三天,該款農家自制的野生金橘糖便售出數百份,見證安溪茶食品不俗品質。
打好“安溪傳統”品牌
安溪創新茶產品在展會上大放異彩。用不同制作工藝、方式制作出新茶品,如金隆源茶業的“一芽紅”也頗受青睞,這種以“一款產品,兩種享受”創新做法,吸引大批顧客,展位人氣十足。茶配套用品也吸引不少愛茶人士。金隆源茶業負責人邢曉友介紹,此次布展所用的茶桌、茶具等茶配套用品全部出自本縣,展會結束后,這些用品全部現場出售,獨具茶鄉特色的“安溪傳統”,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
“全部采用‘安溪傳統’,本土產業結合展示,更顯渾然天成。”邢曉友認為,茶配套用品現場出售,可降低參展企業的運輸成本。同時,還可為安溪縣家居工藝業開拓當地市場、提升安溪“雙鐵藝術”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打出茶產業“安溪傳統”的品牌。
近年來,安溪縣茶企抱團“走出去”越來越頻繁,全國各大茶葉博覽會、展銷會上,都有茶鄉茶企人員忙碌的身影。羅志龍認為,安溪縣茶產業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不僅體現在安溪鐵觀音上,還體現在茶業相關產業發展水平上。展會結合安溪縣家居工藝、茶食品、茶葉深加工產品等,逐步改變原有單一的營銷方式,在茶文化、消費理念、泡飲方法、茶藝內涵、茶葉配套等方面打響“安溪傳統”。
“立足本土,精耕細作,省外聚焦。”張順儒說,安溪市場是安溪鐵觀音的大本營,是安溪鐵觀音茶葉重要的生產、研發基地,安溪茶企要想在省外開花,必須深耕本土市場,才能源源不斷地為省外輸送“安溪傳統”。 (蘇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