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茶季雖已過去,但在安溪縣各產茶鄉鎮,學茶研茶氛圍依然濃厚。近日,記者走訪龍涓、西坪等主要產茶鄉鎮以及各大茶葉基地發現,茶人們的熱情和積極性并沒有消減,他們有的三五成群圍坐復盤今年秋茶采制關鍵細節,探討交流制作一泡好茶的心得體會;有的深入茶園,從源頭分析存在的困難和不足,分析總結茶園管理“妙招”“實招”。茶人們堅守茶山、潛心鉆研、刻苦攻關,不斷磨煉和提升制茶技藝,以不同的方式苦練內功,促進茶園精細化管護和茶產品高標準生產,助推安溪縣茶產業提質增效。
茶農 學茶研茶氛圍濃
溫杯、稱重、沖泡、聞香、品咂、看葉底……近日,在龍涓鄉制茶能手陳玉賢家中,記者看到,數位茶農拿出自家秋茶,圍坐在茶桌前,切磋交流,好不熱鬧。茶農們告訴記者,每次茶季都會特意留下少許毛茶,待繁忙茶季過后,用以斗茶,探討制茶技藝。
龍涓鄉茶農劉文品說,第一泡茶整體較嫩,發酵度高,品嘗起來鮮爽度也高。“制茶秘訣不僅在制茶技術上,更在茶園管理中。”這泡茶的制作者陳玉賢說,這是10月6日做的,這片茶園管理到位,做出來的茶葉底卷曲,具有獨特的觀音韻、蘭花香。
茶農們不僅會在茶桌上斗茶,也會“斗茶園”,在田間地頭彰顯真功夫。在劉文品茶園里,數位茶農圍繞茶園的密度、高度、土壤肥力等角度進行一番探討。
“在政府宣傳引導下,4年前開始稀植,只留25%左右;并在梯壁留草,在茶園種樹、種草等,每年再割草以覆蓋茶園。”劉文品說,今年天氣較為干旱,自己的茶園并沒有減產,逐日提升,證明了這樣的茶園管理方式是正確的。
同劉文品一樣,陳玉賢在茶園管理上也有一番心得。他說,每年除了茅草覆蓋、稀植,還會進行土壤深翻。今年較好的毛茶單價在500左右。除了管理好自家茶園,陳玉賢還熱衷于向鄰居朋友倡導好的茶園管理方法,助力全村茶業發展。
在西坪鎮慧芳生態茶業有限公司紅芯源基地,醉心茶園管理的王志宏一有時間,就邀約行家一起探討茶園管理以及制茶技術要點。“茶—花—果”套種模式正是王志宏潛心探索多年的成果。王志宏說,通過在茶園套種果樹、花草等植物,每年人工割草覆蓋,優化茶樹空間分布,稀植留高等自然農耕、生態管理的方式,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病蟲害,實現生物多樣性,保持茶葉醇厚本源。
除了茶園管理,王志宏在制茶技藝上也頗有研究,特別在“看青做青、看天做青”方面,也有自己的以一番見解。匠心做好從茶園到茶杯的每一個環節,讓王志宏的茶葉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高度認可。“紅心歪尾品質一向保持穩定,今年秋茶季,單價有所上漲,且所剩無幾。”王志宏說。
政府 因勢利導注活力
日前,在湖上鄉沙堤村雙旅茶業,2022年秋季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芬芳上演。評委們通過觀茶色、聞茶香、品茶湯等工序,對183份來自湖上鄉境內的清香型安溪鐵觀音進行嚴格的品鑒與篩選。面對一泡泡精心調制的參賽茶樣,專家評委們贊譽有加。
秋茶走俏,茶農喜開顏,政府也因勢利導,舉辦多樣化茶事活動,助力秋茶飄香。湖上鄉黨委書記吳清遠介紹,秋季茶王賽一方面可以向外宣傳和推介安溪鐵觀音秋茶的產銷情況,一方面以茶王賽引導市場好茶的方向標,提倡茶農茶商進行互相交流學習,通過良好的茶園基礎管理和制作技術的提升,使茶農茶商生產和制作出更多具有茶王品質的高端鐵觀音。
走訪中,記者發現,借助茶事活動搭建技術交流平臺是眾多產茶鄉鎮的傳統做法。安溪縣茶管委辦副主任張炳燦表示,從最初只關注茶樣質量本身,到如今已延伸到茶園管理、工藝回歸、審評拼配及對接市場等全過程,不斷推陳出新的茶賽活動,不僅提升了茶葉采制技術,還能促進產銷對接,促進茶產業蓬勃發展。
面對茶農濃厚的學茶研茶熱情,除舉辦茶事活動外,一些產茶鄉鎮也通過出臺茶園管理補貼政策,開展培訓,進一步激發茶農制茶積極性,引導茶農高標準管理好茶園,持續產出優質好茶。“龍涓鄉政府專門出臺文件,對五畝以上的茶園管理好的,鄉里給予每畝補貼2000元,提高茶農茶園管理積極性,茶葉質量不斷提升。”龍涓鄉茶葉站站長馮添泉說。
為加強茶園管理,引導傳統制茶技藝回歸,西坪鎮則時常發布茶葉“情報”,督促茶農做好茶園生態管控,開展茶園生態修護提升工作,強化茶葉質量安全監管。同時,通過舉辦各種茶葉賽事活動,搭建技術交流平臺,進一步提升茶農制茶技術,帶動西坪茶產業“走出去”,銷量“提上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縣茶管委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而秋冬管護是一年中茶園管理的重要環節,抓好秋冬管護是來年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下一步,產茶鄉鎮要持續引導茶農做好冬季茶園科學管護,為來年春茶增產提質注入活力。(吳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