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棪茶樹品種基因組研究成果系列報告會在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舉辦,副縣長肖印章參加活動。會上,眾多茶界專家齊聚一堂,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共同探討“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茶基礎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
作為安溪縣四大名茶之一的黃棪,又名黃旦,因湯色金黃,奇香似桂花,所以它還有個特別貴氣動人的名字——黃金桂。與鐵觀音一樣,黃棪是首批國家級茶樹優良品種,是我省主栽的優良茶樹品種。
報告會上,福建農林大學教授葉乃興為大家講解《黃棪高香優質的品種特性與創新利用》。他認為,黃棪不僅是國家烏龍茶新品種選育的對照種,而且作為高香優質骨干親本,育成了金觀音、黃觀音、金牡丹、瑞香等一系列國家級高香優質茶樹新品種。
今年5月1日,國際頂尖園藝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傳來喜訊。福建農林大學葉乃興、楊江帆教授團隊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張興坦研究員團隊的研究論文《Genetic basis of high aroma and stress tolerance in the oolong tea cultivar genome》,于該期刊發表。文章通過PacBioCCS和Hi-C測序結合ALLHiC算法,首次組裝獲得烏龍茶品種黃棪的二倍體染色體級別基因組與兩套單體型染色體級別基因組,揭示了黃棪品種高香品種特性的基因組基礎,研究表明結構變異可能影響黃棪的高香品種特性。
葉乃興在成果匯報中表示,黃棪品種基因組的成功破譯,進一步提升黃棪在茶樹品種與烏龍茶加工科學研究中的地位,同時提高黃棪品種在茶學科研院所與行業中的知名度和顯示度。黃棪品種的高質量單體型和二倍體基因組具有豐富的遺傳信息,可為茶樹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與精確分子育種奠定基礎。
“茶樹基因組測序的意義在于,追溯遙遠的過去,預測不久的未來。茶樹基因組選擇育種,是一種科學‘算命’。”在張興坦看來,中國茶葉品種豐富,茶樹基因組龐大、高度雜合、重復序列比例極高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茶樹基因組組裝困難。“黃棪茶樹品種基因組的破譯,是中國茶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高香特性將成占領市場“利器”
黃棪原產于虎邱鎮羅巖村,是烏龍茶中風格有別于鐵觀音的又一極品。在現有烏龍茶品種中,黃金桂是發芽最早的一種,制成的烏龍茶,香氣特別高,所以在產區被稱為“清明茶”“透天香”,有“一早二奇”之譽。
葉乃興認為,安溪素有“國家茶樹良種寶庫”美譽,茶樹種質資源豐富多樣,栽培品種達100多個,在1985年首批認定的30個國家茶樹良種中,獨占六席。“鐵觀音、黃棪是閩南烏龍茶雙星閃耀的品種。黃棪品種基因組的成功破譯,進一步證明了安溪茶葉種質資源豐富,是‘國家茶樹良種寶庫’。”葉乃興表示,“此次黃棪茶樹品種基因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對破解黃棪品種高香優質遺傳密碼、建立茶樹種質資源大數據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破譯黃棪品種基因組,能夠為我縣茶產業多元化發展提供科技基礎。”羅巖村村委會主任林海城介紹,作為黃棪發源地,羅巖村已有近200年的種植歷史。近年來,黃棪以其奇異“透天香”品質特點和上市早的市場優勢,倍受消費者喜愛。“今后,借助黃棪高香品種特性的深入研究,將會進一步打響黃棪這一傳統品種的知名度,促進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近年來,安溪縣不斷深挖培育黃棪的種質內涵,舉辦或參與各地茶賽活動,進一步打響推介“海絲茶·黃金貴”品牌。“隨著基因組成功破譯,黃棪‘透天香’特質進一步展現,成為占領市場的又一‘利器’。”縣茶管委辦主任劉青洲表示,今后安溪縣將進一步做深做透黃金桂茶文化,做大做強黃金桂茶葉市場,助力安溪茶產業“二次騰飛”。(記者易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