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緊靠縣道仙象線旁的仙游縣書峰鄉四黃新村里,以青黛、紅木等為主題的“黛鄉小筑”等首批5套民宿投入使用并開門迎客,帶動鄉村振興戰略在這個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真正落地開花。
“地無三尺平”的革命老區四黃村位于書峰鄉中部,距離縣城約15公里,海拔380-450米,屬于低山丘陵山區。村主任黃鏡平介紹,全村2700多位村民中,青壯勞力幾乎外出務工經商,留守的男女村民多靠種植3000多畝枇杷、800多畝青黛及制竹花掃養家糊口。但由于地理偏僻和經濟落后等原因,村民們居住的大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房子,特別是下新自然村地處地災點,100多戶年久失修的老土坯房子蓋在山頭上、坡邊的群眾,生活生產環境比較惡劣,迫切希望能蓋上新房,搬進新居。
為破解群眾住房難的問題,書峰鄉積極利用精準扶貧造福工程、地質災害點搬遷、危房重建等補助和舊村復墾等項目向上爭取資金,并2017年10月啟動四黃新村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建設,占地面積34畝,總投資2500多萬元,整個新村建成9排聯排式房屋及3棟套房式六層樓房,去年春節前104戶415人包括5戶貧困戶搬進了新家,并建成全縣首個以傳承記憶、留住鄉愁為主題的“四黃鄉愁博物館”。
鄉村旅游資源優厚的四黃村民由此極大改善了居住環境,但發展特色產業才是脫貧致富的根本。“近年來,書峰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初步形成了以百松、錦峰、蘭石、四黃為基點,輻射全鄉的書峰全域旅游新格局,休閑度假游火爆,為發展民宿等‘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創造了良好條件。”書峰鄉黨委書記張春志說。
伴隨著四黃、蘭石、百松等一個個山村成為鄉村旅游的網紅景點,“經典四黃”“名貴蘭石”“傳奇百松”等華麗變身鄉村旅游明星村。為解決食宿問題,該鄉提出“兩日游”鄉村旅游目標,引進福建省御中園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和莆田市龍行天下戶外旅游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以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具備一定發展潛力的四黃新村為中心,百松戶外拓展基地、書峰水上運動基地、蘭石康養科普基地、四黃研學體驗基地為互補的書峰全域民宿旅游項目峰上云宿。
書峰鄉綜合文化站站長楊育靜介紹,“峰上云宿”項目在政府引導下,由企業投資運營,政府資產、村級設施和群眾房產入股,采用統一標識、定價、管理、經營和共同分紅的模式,已完成收儲10棟小樓房和20套套房,共有110個床位。并根據“自然、文化、地質、民俗”資源分布格局精心設計布置風格迥異的民俗房間,把自然與人文巧妙融合,可滿足游客深層次的住宿需求。同時,規劃在民宿周邊租賃農田,劃分成“開心農場”和“開心樂園”等兩大功能區,供游客勞作體驗和種植綠色果蔬,并設置戶外游樂、親子活動器材,以及戶外電影播放、露臺卡拉OK、廣場舞、歌手大比拼、青黛印染體驗、徒步穿越等互動游玩項目,充分滿足游客書峰“兩日游”的旅游需求。
目前,“黛鄉小筑”等5套以青黛、紅木等為主題的民宿陸續投用,并計劃在2020年4月的書峰鄉第五屆枇杷文化旅游節完成改造、提升100個床位,既可讓游客體驗當地鄉土風情、享受舒適的居住環境,還可促進當地村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
四黃村村主任黃鏡平介紹,枇杷特色產業和青黛特色文化是四黃村擁有的獨特的資源,下一步村里在精心做好民宿文章同時,將利用“書峰枇杷”入選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書峰建青黛”名聞全國的優勢,引導村民利用土地流轉政策擴種套種青黛和枇杷,發展林下經濟和觀光休閑農業,提升枇杷和青黛在鄉村旅游項目中的含金量,并引導黃春尾等村民發展光伏項目,在新村屋頂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帶動全村早日脫貧致富。
陳國孟 黃奇權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