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福鼎基地4號超級工廠于5月20日設備進場,6月初就實現了產能爬坡,在其牽引下,下半年,我們還將會釋放出1000多個生產崗位,隨著崗位的不斷釋放,產能也將會進一步提速提效。”8月28日,福鼎時代工會主席劉劍告訴記者。
作為寧德時代迄今為止全球布局最大的單體項目,福鼎時代規劃產能120GWh,截至目前,1至3號工廠電芯生產線已全部投產,并隨著4號廠房首條超級智造PSL拉線首批產品順利下倉,開始投入量產,福鼎時代的整個生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今年以來,福鼎圍繞“三抓兩創一目標”落實機制,深入踐行“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全力以赴拼經濟、抓發展。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266.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1%,增速居全省首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8%,排名寧德第一;269家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產值369.2億元,同比增長32.7%,工業經濟指標強勢增長。
主導產業賦能,發展跑出“加速度”。隨著福鼎時代項目的先后落地、投產,圍繞福鼎時代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福鼎市繼續深化拓展前岐雙岳鋰電新能源產業園、店下龍安省級化工園、佳陽新能源產業拓展區等3個千億產業片區建設,引進鋰電池電解液、正極材料、結構件等上下游配套企業。僅福鼎時代就可直接吸納就業1.5萬人,產業鏈項目將再吸引就業2至3萬人,千億產業鏈集群初見雛形。
“今年以來,園區積極推動福鼎時代4號超級工廠建成投產,圍繞福鼎時代配套項目建設,完善園區服務,提升營商服務,不斷為寧德大灣區沙堤灣生態產業園建設發展注入新動能。”福鼎市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海寧說。
記者了解到,福鼎市根據“3+X”先進制造業體系戰略布局,相繼出臺一系列惠企政策,持續升級加速部門并聯審批,簡化業務辦理審批流程,實現了企業投資項目建設審批不超過50天;不斷疏通項目推進過程中的“中梗阻”;認真貫徹落實一攬子助企紓困政策,全面兌現紓困惠企資金3195萬元。
科技創新激發新動能。在福鼎寧德核電,作為傳統的技術、資金密集型企業,近年來,寧德核電加快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前瞻性探索,針對工作的痛點難點,引入AR智能頭盔,通過衍射光波導技術將作業相關的各類信息實時展示在眼前,可以呈現視頻、3D模型、圖片等多種信息,用語音實現人機交互,徹底解放現場工作人員的雙手,提升核電安全保障能力與效能,并應用于寧德核電的多個領域。
“因為場景比較復雜,核電數字化轉型難度是非常大的,AR智能頭盔的引入,在一些維修活動、工業活動的數字化實踐呈現方面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寧德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田輝宇說。
工業“元宇宙”驅動,綠色轉型升級有力。目前,寧德核電項目二期獲得審批,二期5、6號機組采用中廣核“華龍一號”技術,預計投資超400億元,單臺機組年發電量達近100億度,能夠滿足100萬人口的生產生活年度用電需求。截至今年6月,項目一期四臺機組累計上網電量2579億度,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減少標煤消耗約79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2.1億噸,相當于種植約58萬公頃森林,這為福鼎綠色轉型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謝樹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