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方案》,要求加強基層政權治理能力建設,推進鄉鎮(街道)逐步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將基層治理迫切需要的縣級政府部門的行政處罰權依法交由能夠有效承接的鄉鎮(街道)行使。
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管不好,缺乏權限卻承擔任務,是長期困擾鄉鎮(街道)的難題之一。去年7月,福鼎市聚焦基層所需、鄉鎮能接、部門可放,將執法程序簡便易行以及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執法事項進行梳理集中,出臺《關于向鄉鎮(街道)下放部分行政處罰權的決定》,向鄉鎮(街道)下放353項行政處罰權,依法依規科學賦權,精準劃定職能職責,積極探索“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推動基層執法從“九龍治水”向“一龍管水”轉變。
看得見 管得著
12日,福鼎城市管理巡查員陳聯府正在巡邏,發現山前街道福臨路有商販違法占用道路銷售商品。他用手中的信息采集終端,將問題定位、描述、拍照,然后上傳到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平臺。指揮中心座席員立即告知山前街道綜合執法大隊,不到半小時,處置結果就反饋回指揮中心,結案。
“以前,鄉鎮街道遇到破壞環境、亂停亂放、侵占公共空間等違法行為,只能向市級相關部門報告,等待‘援兵’,等執法人員到達現場,違法行為早已結束,無法固定證據,也無法處理。行政處罰權下放至鄉鎮(街道)行使,有效激活了基層政府的執法優勢。”福鼎市委編辦三級主任科員伍世泉說。
近日,一夜之間,寬敞整潔的梅澳大道變得泥濘濕滑,路面上到處是沙土混合著雨水。福鼎市桐城街道綜合執法大隊通過研判,推定有未密閉的渣土車一路拋撒滴漏。當夜,大隊蹲點守候,現場攔下違規渣土車,發現是已責令停運整改的渣土車又違規偷運。大隊依法對責任人進行行政處罰,違規現象得到遏制。
“以往這種情況都要向市城管局上報,我們無權現場處罰,車走了就沒辦法處理,使我們陷入‘看得見、管不著’的困境。有時候是因為部門職責不清晰,流轉程序過長,導致不能及時遏制違規現象。”大隊長林德霖說,隨著鎮街賦權的推進,大部分權責事項下放,鎮街可直接實施行政處罰,降低了執法成本。“‘一支隊伍管執法’調配指揮更便捷,辦事效率大幅提高!”
為穩妥推進基層綜合執法改革工作,去年3月,福鼎市委編辦、市司法局搭建工作專班協同作戰,緊盯“精準賦權、有效承接、規范運行”三大目標,分別制訂市直部門工作流程、鄉鎮(街道)工作流程,對基層迫切需要的城管、治違等重點領域的執法事項做到應放盡放。同時,聚焦水利、應急、海洋漁業、交通運輸等領域,堅持“成熟一批,下放一批”原則,加快構建全閉環行政執法體系,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鎮街全覆蓋。
“353項執法權下放至各鄉鎮、街道后,指揮中樞從原來的‘多’變成‘一’,由各鎮街統一指揮協調。基層將不同領域的執法人員擰成一股繩,高效解決多種難題。”伍世泉說。
早發現 早處置
前不久,福鼎市磻溪鎮綜合巡查執法隊通過無人機巡查,發現蔣陽路邊樹叢著火。執法人員立即趕到現場撲滅,遏制了火勢蔓延。村民們十分驚詫:“怎么來得這么快?”
來得快,得益于鎮里采取“人防+技防”聯動模式和“鎮隊合一”基層綜合執法體制。磻溪鎮是國家級生態鄉鎮,林地面積24.07萬畝,森林覆蓋率88.6%。針對地廣山高林密的特點,該鎮整合執法大隊和駐鎮執法力量組建綜合執法隊伍,向上爭取資金500萬元構建數字化綜合巡查執法指揮系統,開展“綜合巡查+綜合執法”工作。一方面利用綜合巡查執法指揮中心,快速精準識別違法行為,布下“天羅”;另一方面整合農村“六大員”,公安、國土、林業等相關站所負責人及骨干,組建綜合巡查執法隊。巡查人員7人,每名巡查隊員負責2至3個網格,通過駕車沿路巡查、無人機巡查等方式,及時發現存在的災情隱患及違法行為,織密“地網”。執法人員21人,將巡查收集到的問題早發現早處置。
賦權基層執法僅百日,全市違法行為明顯下降,以違法衛片圖斑(通過衛星監測出的底圖比較出某一發生變化的違法用地部位)為例,去年上半年認定452宗,下半年僅認定79宗,其中5個試點鄉鎮19宗。
“街道承接市城管局劃轉了40名執法人員,綜合行政執法力量增強到50多人,轄區建立了4個網格,巡查專員分片區、分路段進行實地巡查,對發現的問題線索立即上傳公務群平臺,再由平臺推送給街道綜合執法大隊,實現線索閉環處置。”林德霖說,街道的包片干部每周至少5次帶隊,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執法,進一次點、查多件事,既提高了執法工作效率,又減少了擾民,實現從“管得著”向“管得好”轉化。
“通過市直執法部門與基層執法隊伍聯動執法,一方面前移執法關口,震懾違法行為,另一方面也樹起基層執法大旗,鍛煉基層執法隊伍。”福鼎市司法局局長何孔彪介紹,當地鼓勵基層從事執法相關領域人員參加培訓考試,破解執法力量不足的問題。目前,福鼎市通過組織執法考試,各鄉鎮、街道已有162人持有行政執法證,初步實現了基層執法實戰性運行、規范化執法。
記者手記
放得下 接得住 管得好
福鼎率先啟動的鄉鎮(街道)“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之所以叫好又叫座,是因為緊緊抓住了“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三大環節,有效破解了交叉執法、重復執法、監管缺位等執法難點和痛點。
秉持“依法下放、宜放則放”原則,福鼎實行精準賦權,由市直各相關部門為主導,區別對待沿海和山區、城鎮化水平高低鎮街,逐一提出有針對性的擬賦權事項目錄,不貪多求全,不搞一刀切。比如,對水利、應急、消防、民宗等領域專業性較強的37項執法事項,暫下放相對簡單的部分執法權限,對海洋漁業、交通運輸等領域有地域性差異的41項執法事項,僅針對性下放給部分相關鎮街。
既要放得下,更要接得住。
為助推基層執法辦案,福鼎市各部門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今年初,16個鄉鎮、街道均配備了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所選大隊長必須具備執法證且富有執法經驗。
執法業務不熟難題如何破解?福鼎12個市直相關部門“扶上馬、送一程”,強化“傳幫帶”職責,分類編寫簡易執法手冊,加強對基層綜合執法工作的業務培訓和指導。比如消防執法,鄉鎮一開始都不敢接,后來部門探索集中培訓、組織考試、現場觀摩、實地演練多種方式,還專門出了《鄉鎮消防執法手冊》,像“消防設施、器材、消防安全標志配置、設置不符合標準的檢查”等,都以對錯比照圖呈現,直觀易操作。
針對有效承接,福鼎采取市直派駐執法人員歸口管理。城市管理部門結合創城,下沉到3個街道和城鎮化水平較高的鄉鎮,并設基層指導中隊負責統籌、協調、指導基層執法。涉及“兩違”治理領域的部門,按市委部署采取包片區下沉執法人員。
規范運行才能管得好。為此,福鼎市司法局牽頭制定相關制度,實行“鎮隊合一”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和“前臺+后臺”工作模式,構建起鎮街統一指揮、市鄉協同、聯合聯動的扁平化執法體系。
“放權賦能”是一場持久戰,仍需“摸著石頭過河”,應盡快建立鄉鎮和市直部門的銜接機制,加大執法部門點對點執法業務指導。同時,搭建數字化平臺,采取“大數據+指揮中心+綜合執法”模式,暢通信息共享、資源互補、案件流轉、吹哨報到等渠道,真正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作”綜合執法機制。(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蔡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