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鼎市東南海域,碧波蕩漾處,巍然矗立著一座“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崳山島。
島在海中間,湖在島之巔。島上既有山、湖、草、溪、瀑等自然“山”色,又有藍天、碧海、洞礁、沙灘、海灣等天然“海”景,交相輝映,動人又震撼。
多年來,為守護好這片山海盛景,崳山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海島綠色低碳發展,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島綠、灘凈、水清、物豐,創建“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的“和美海島”。
海藍島綠“生態美”
在魚鳥村深處,有一家奇特的“魚鳥客棧”,以海島石房為主體,在陳設中融入船木、青瓦、盆景等特色元素,別具一格。
“這些物品的‘原身’都是海漂物,比如廢棄的木頭、銹跡斑斑的廢鐵等,經過篩選再加工,又有了‘新生命’。”客棧老板陳啟云是一名“85后”青年,2017年被海島的原生態美景吸引后,便留在當地成為一名“拾荒者”,經常自發到海邊撿拾海漂垃圾,再帶回家打磨成藝術作品。
“我們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更多人提高對海洋生態污染的重視度,自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守好這方海島。”陳啟云說。
崳山島四面環海,風光奇特秀美。但早些年,每當風浪涌起,海漂垃圾隨風緊貼在石壁、沙灘上,難以清除。如何還原海島本來面目?
島民們自發行動起來,從單打獨斗到組織成立以黨員和婦女群眾為主要力量的青藍環保志愿隊伍,定期開展海漂垃圾打撈清理行動,著力整治白色浮球等,有效保護海洋環境。與此同時,崳山島全面推進農村“一革命四行動”和“三清一改”工作,建設生態無害化垃圾處理中心,引進生態無害化垃圾處理設備,實行海上和陸上垃圾清理市場化運作模式,真正實現垃圾不留島。
如今,隨著“海島游”熱力十足,崳山島持續加強宣傳生態環保的重要性,引導游客文明旅游、綠色消費,切實保護好海島的“綠水青山”。
“我們還加快與清華大學聯合開展的‘零碳海島’課題研究進度,推進傳統產業綠色改造,推行全島交通綠色出行,堅持‘治山、治水、育林、護田、護湖、護海’有機統一,保持天然純凈的原生本色,讓崳山生態環境‘美起來’。”崳山鎮有關負責人說。
一村一品“生活美”
走進崳山島東角村,一幢幢石厝依山而建,門口處還掛著一個個漁網狀回收袋,裝著村民們的日常垃圾。
“在清華大學校友團隊的指導下,我們把廢棄漁網編織成回收袋,實現廢物利用的同時,倡導垃圾分類,共同打造美麗家園。”東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邱麗輝說。
為改變傳統漁村形象,東角村在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駐點工作站和福鼎市鄉村振興PPP項目的助推下,以人居環境治理和生態產業發展為抓手,全面清理海防路占道亂擺放的漁網具,新建設漁網具存放場,集中收集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實現雨污分流,并扎實推進“廁所革命”,不斷提升人居環境。
“看著家門口一天天變漂亮,很有成就感。”村民殷麗容說,如今,村里有鄉村振興大禮堂、好望角玻璃觀景臺、農家書屋,并配套規劃建設海島音樂文化體驗館和海濱特色文化街區……“生活越來越美!”
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創新“資源+智力+資金”模式,崳山島5個村分別引入奧雅設計、成為建筑、風地設計、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九六公社5個清華大學校友設計團隊駐場調研設計,通過市場理念包裝項目、運營導入培育業態,助力集體經濟高質量增長,并“反哺”惠民——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公共教育、醫療衛生、食品安全、文化體育、老年事業、幸福康養等加快發展,推行長者食堂、日間照料中心等幸福保障;分步實施農村文化、水利、環境、倉儲等民生基礎設施建設,讓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產業振興“生產美”
氣溫漸升,海島游熱潮來臨。島上天湖景區、大使澳、陽光鼓、月亮灣、好望角、桃花谷、羊鼓尾等鏈條景點,實力圈粉。
村民張詩川的星座主題民宿“星海居”也迎來了一撥撥“預定熱”。據介紹,民宿每間房間由一圓一方兩個結構組成,空間雖不大,卻透著精致與時尚,開窗時海景盡收眼底。自營業以來,每逢節假日及周末基本都是爆滿狀態。
隨著民宿產業加速崛起,崳山島建立“民宿銀行”運作新模式,流轉收儲閑置的“一戶多宅”宅基地、老屋舊宅等共83棟,收儲可利用的203圖斑土地4處17畝,引入品牌民宿團隊進島開發運營,促進民宿發展提質增效。漁旅、農旅、體旅、茶旅等融旅業態不斷涌現,風格多變,全面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旅游需求。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崳山島進一步放大資源效應,走生態保護和經濟協調發展之路。
利用天然優質海域,打造漁旅融合項目——海洋牧場,現有深水大網箱養殖100口,新規劃調整2000多畝限養區海域可養殖藻類和深水網箱,并規劃配套建設冷鏈廠、大黃魚培苗室等產業。
積極培育“跳島游”、休閑漁業等新興業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注重品牌效應,設計“崳山島大黃魚”品牌LOGO,開發香砂、蝦皮、丁香、紫菜、魚干等崳山“五大寶”土特產禮盒裝,統一IP設計、注冊“崳”山伴手禮商標,提升海產品附加值……
“下一階段,我們將加強海島及周邊海域生態系統保護,提升海島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探索海島生態保護與旅游相結合的新模式,共繪共美共富‘和美海島’新畫卷。”崳山鎮有關負責人說。(王婷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