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甘薯秧起苗、挖坑、栽種秧苗、壓實……”連日來,在福鼎市太姥山鎮禾豐家庭農場番薯種植基地,農場主朱照棋組織十幾位女工,在他承包的近200畝甘薯地里勞作,現場一片忙碌。
福鼎市自今年立夏開始甘薯種植,時間上與往年平均相比較早,目前全面完成甘薯種植面積。
種植大戶朱照棋是福鼎甘薯種植的帶頭人之一,近幾年在農技部門的指導下,朱照棋改用“福薯604”優勢品種,結合大棚育秧、種植,交錯連作的方式,進行大范圍種植,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
甘薯是福鼎市主要農業產業之一,也是福鼎市第二大糧食作物,種植歷史悠久,發展甘薯產業對于保證全市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開展精準扶貧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該市農業部門通過引進、試驗與示范摸索,篩選出了福薯604、普薯32、煙薯25、渝薯15等一系列適合福鼎種植的新品種,連續在疊石、管陽、太姥山、店下等鄉鎮建立甘薯新品種試驗示范片,積極開展新品種的引進與對比試驗,建立以“技術團隊+農技專家+科技人員+示范基地+示范主體+田間學校”的推廣新模式,全面提升甘薯產量、品質和效益,實現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今年甘薯種植面積5.6萬畝,產量占福鼎市糧食總產量的30%以上。(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謝樹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