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不銹鋼新材料產業——
向新而行 逐綠奮進
盛夏時節,福安灣塢半島的青拓不銹鋼中厚板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搶抓工時進行主體樁基施工。目前,該項目已打樁6000多根,項目也全面進入主體廠房施工階段。
作為省重點項目,青拓不銹鋼中厚板項目總投資20億元,采用全球首創的“熱軋、熱裝、熱退”一條龍生產模式,建成投產后將實現工業年產值150億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800多個。青拓不銹鋼中厚板項目的建設是青拓集團在不銹鋼棒線材領域生產鏈的又一延伸,對青拓集團不銹鋼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具有重要意義。
從2008年落戶灣塢半島以來,聚焦不銹鋼冶煉制作,青拓集團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不斷提升鋼鐵的含新量、含綠量,形成從紅土鎳礦、不銹鋼冶煉、不銹鋼熱軋與冷軋、不銹鋼深加工到銷售的全產業鏈。2023年,產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
提高鋼鐵含新量
日前,中國電梯協會發布《電梯用高強度不銹鋼技術規范》。作為電梯行業首次建立的高強度不銹鋼技術規范,該標準規定了電梯使用高強度不銹鋼的塑性延伸強度不小于355MPa,同時明確了電梯使用高強度不銹鋼材料牌號。青拓集團全球首發QN1701、QN1803、QN1906等QN系列奧氏體不銹鋼及高強度經濟型雙相不銹鋼S32001以其高強度、高耐蝕、高性價比的優勢被列入選材范圍。
2018年,青山集團提出“讓人人都用得起不銹鋼”,并將這一設想付諸行動。
“彼時市場上使用的幾乎都是304不銹鋼,但304不銹鋼無法同時滿足Cl-和硫酸雙重腐蝕環境下的使用要求,且304不銹鋼貴金屬鎳含量8%以上,國內鎳資源匱乏。”青拓研究院質量管理部部長石顯云介紹。要想從全球市場分一杯羹,必須研發出鎳含量低且性能不亞于304不銹鋼的產品。
另辟蹊徑,青拓以紅土鎳礦為原料,通過2000ppm以上氮合金化設計,攻克了鑄坯熱軋帶鋼邊裂及表面脫皮缺陷等技術難題,形成了高表面質量的全流程一貫制制造技術,并在2018年全球首發了屈服強度355MPa以上、耐點蝕能力優于304不銹鋼、耐硫酸腐蝕能力達到316L不銹鋼的資源節約型高耐蝕奧氏體不銹鋼QN1803。
不止步于QN1803。青拓在此基礎上,陸續開發了QN1804、QN1906和QN2109等高氮節鎳型奧氏體不銹鋼QN系列產品,新產品不僅節鎳,兼具高強度、耐點蝕和耐腐蝕等性能,替代了傳統304等類型不銹鋼。“QN系列產品的問世實現了中國不銹鋼品種從跟隨到領跑全球的創新性轉變。”石顯云語氣中透著自豪。
核心技術在手,青拓集團在不銹鋼新產品研發領域勢如破竹。2021年,青拓集團在亞洲首發經濟型高塑性雙相不銹鋼QD2001。憑借優異性能和高性價比,QD2001成功應用于中國國家鐵路隧道工程、地鐵系統及不銹鋼裝配式建筑等重點工程項目,助力中國軌道交通發展及建筑領域雙碳目標實現。“我們的QD產品研發技術領先市場,目前,產品已投放3萬噸左右。”青拓研究院板材開發部部長肖祥勇介紹,青島地鐵選擇用QD不銹鋼替換容易生銹的碳鋼,不僅降低了維護成本、提高了抗疲勞性能,碳排放還降低了69%。
提升產業含綠量
5月,福建青拓特鋼1780熱軋部生產準備車間迎來新變化——智控無人磨床投入運行。“從業30多年,有幸見證智控無人磨床在自己管理的車間運行。該設備投用標志著公司向智能化綠色工廠邁進了堅實的一步。”青拓特鋼生產準備車間主任林強說。
6月,在多次連澆試驗和工藝優化后,福建青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精煉部實現高端特材生產線常態化生產,爐數連續性和產品質量獲得“雙提升”。“在生產流程再優化中,提升了連鑄拉速,使冷軋質量穩定在98%以上,還實現了中包提升產能的節省。”青拓實業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青拓集團發展過程中,類似的綠色工藝創新貫穿每個生產環節,成為企業踐行“煉百年不銹,筑綠色未來”發展理念的生動注腳。
園林景觀錯落有致、仿古中式建筑典雅大氣……走進青拓運營中心,很難想象這是一家鋼鐵生產企業。近年來,針對不銹鋼冶煉工藝能耗高、成本高等問題,青拓改進生產工藝,不斷推動企業朝綠色化發展。
“過去生產不銹鋼冶煉,是把廢鋼、鎳鐵等原料放入電爐內熔化,再制成鋼坯,這樣不僅能耗高,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石顯云介紹,經過反復實驗,青拓成功打通鎳鐵生產和不銹鋼冶煉工藝,在國際上首創RKEF+AOD雙聯法不銹鋼冶煉工藝技術,樹立全球鉻鎳系不銹鋼冶煉成本新標桿。該創新省去了傳統工藝中鎳鐵二次熔化,不僅減少環境污染,也大大降低了冶煉成本。
這樣的綠色創新理念在青拓處處可見:通過采用余熱發電、立式還原爐煤氣綜合利用等節能設施,實現能量回收、節約燃料和用電;采用皮帶通廊運輸原輔料礦,解決紅土鎳礦汽車運輸過程中跑冒滴漏問題;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全面系統地策劃、實施、檢查和改進各項能源管理活動;完善能源消耗在線監測系統,實現降本增效減排等舉措,推進企業綠色發展。
“雙碳”背景下,不銹鋼生產迎來新機遇。目前,青拓生產的QN、QD系列產品已推廣應用至裝配式建筑、家電、能源化工和海洋工程等重要領域,相比鉻鎳不銹鋼,其屈服強度可提升30%以上,厚度(重量)減少10%以上,可顯著減少下游用戶使用過程的碳排放,對資源節約、綠色低碳倡議有重大意義。(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陳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