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漫步福安富春溪畔,穿梭天馬山森林公園,一條條“福道”與秀麗的秋日風光,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生態畫卷。
作為城市生態空間建設的點睛之筆,福安福道(也稱“城鄉綠道”)蜿蜒于富春溪岸、城市公園、原始森林……近年來,福安將綠道建設納入重點民生工程和生態工程,圍繞建設“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生態園林城市,激活水岸空間,建設遍布市區,惠及20多萬人口,總長度達50多公里的福道網體系,讓市民在家門口盡享綠色福利。
“感覺今年的綠道比往年更美了,水清景綠、賞心悅目,特別新改造的富春公園,夜間更明亮了,為我們居民晚上出行提供了方便,散步玩耍更放心安全。”市民王女士說。
有著42年歷史的富春公園于國慶前完成升級改造,公園與街區無界融合,自然風光觸手可及。一條無障礙福道貫穿全園,串聯起富春公園與綠道系統,人們在公園里跳舞、下棋,好不愜意。環龜湖棧道修建休閑亭、鋪設新型塑料木板,夜景亮化,打造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每逢夜晚,網紅景點魚鱗壩波光粼粼,如夢如幻,成為市民散步休閑好去處。
2023年,福安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福道20公里,其中城區精品福道10公里,鄉鎮福道10公里,主要包括城鄉綠道、森林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車道等,計劃總投資3367萬元。一條條休閑慢行系統融進了城市肌理、串起了綠色生活。市民可以“看山、望水、走巷、憶鄉愁”,盡享綠色美景,感受福安之“福”。
福安還拓展和延伸福道內涵。向內,挖掘“福”文化印記;向外,串聯歷史遺產、歷史街區街巷,打造歷史文脈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福”文化之道。借助城市綠道建設,綠道生態景觀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市民在賞景的同時,也能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富春溪綠道串聯起沿岸村落、韓陽十景之一的“巖湖板障”。
環陽頭島休閑步道延續城市文脈,留住城市記憶,與福建省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陽頭歷史文化街區相銜接,走進街巷間,古城風雅和市井煙火味撲面而來。
天馬山森林公園新建成的福道,順著山勢將全省首個縣級植物園與福道主軸線相連。沿著福道不僅可暢享“森”呼吸,登上“福道”觀景平臺,還可到天馬山五福樓感受福安福文化和坦洋工夫茶文化。
夜幕降臨,富春溪兩岸華燈璀璨,絢麗霓虹多姿多彩;廣場上、公園里,市民們踩著音樂的節拍,悠閑起舞;漫步龜湖景觀慢道,聆聽輕柔樂曲,清風拂面,流水潺潺,讓人怡然愜意;步入坂中森林公園、溪岸公園,徜徉棧橋、棧道、涼廊,樹影婆娑,空氣清新。好一個休閑養生的親水城!
生態建設,提升的是城市顏值,更是百姓的美好生活。福安福道讓城市人在“快旋律”外,享有獨屬于自己的城市“慢歌”。“有福之道”成為承載福安人休閑游憩、文化體育等多元功能的“綠色之道”,也成為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閩東日報 林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