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陽鎮葡萄基地
林恩輝在采摘葡萄。
金秋時節,福安市曉陽鎮處處好“豐”景,返鄉創業青年、“新農人”林恩輝很是忙碌。
2010年,正值福安市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林恩輝就來到曉陽鎮白云山景區旁種植水果,一干就是十幾年。如今,依托“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電商”發展模式,林恩輝已經創立生態農業公司、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出任福安市大學生創業協會會長,獲得福建省五四青年獎章,獲評福建省優秀共產黨員、寧德市勞動模范,帶領創業者和鄉親們一起闖出一條致富之路。
果園創業初體驗
林恩輝從小就懷揣“田園夢”,從集美大學畢業沒幾年,她就選擇返鄉創業,成為一名“新農人”。
然而,創業之路絕非坦途。“在農村創業遠比想象中的困難,創業第一年就被現實‘打臉’。”林恩輝感嘆。
剛開始,她與農戶反復商談,也租不到一畝地。在村里的支持下,她才簽下最早的30年土地流轉權。
成功租地后,毫無種植經驗的林恩輝一次性種植83種水果。然而,由于一名管理人員操作不當,誤把開荒山的除草劑當成農藥打到桃樹上,她的創業之夢功虧一簣。
2012年,福安市推廣鋼架大棚。林恩輝在與村民聊天時了解到,曉陽鎮的晚熟葡萄味美汁甜,成熟期又能與市面上大多數葡萄錯開,便決定放手一搏,拉上村里的葡萄種植戶一同創業。農戶出地,林恩輝提供大棚和技術。
最終,她與當地12戶村民達成合作,試種了50畝大棚晚熟葡萄。這個做法也得到當地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扶助,還請來果業專家現場指導種植。在多方合力下,林恩輝的果農之夢終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果農加入合作社
品種改良了、技術提升了、大棚用上了,2012年秋天,林恩輝的果園終于盼來大豐收。
通過線上銷售,曉陽晚熟葡萄收購價格由原來的8元/公斤提高至14元/公斤??吹桨l展前景后,前來談合作的農戶越來越多。2013年,林恩輝成立恒躍農機專業合作社,創造性地推行“四種模式”,讓當地農民根據自身條件自愿加入。
這“四種模式”主要是:我建我管,即打造樣板田;我建他管,簽訂5年協議,可省去農戶租地、用工等困難,并提供前期投資,利潤對半分成;他建他管,對農戶來說成本較低,收購時可以提供農資;他建我管,即派技術人員進行管理指導幫扶,只抽成10%的少量利潤。
僅半年時間,合作社就發展到84戶,種植面積擴大到600多畝,畝產值從6000元提高到1.5萬元,葡萄鮮果收購價格也提升近一倍。通過園區引導效應,原本在西安經商的10多戶農民返鄉開墾荒山800多畝,加入種植高山晚熟葡萄的行列。
緊接著,林恩輝還創建起農博園,打造循環、低碳、立體的現代化種養基地,引進國內外優質果種11大類80余種,現在已有20多種試種成功,為當地農民拓寬了增收渠道。
串串葡萄就是“致富果”。去年,合作社被評為全國示范社,讓林恩輝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這條逐夢路的重要意義。“只要農民肯干,都可以加入合作社,我們一起靠勤勞的雙手奔小康。”林恩輝表示。
一站式創業服務
為解決葡萄銷售難題,林恩輝又瞄準電商,成立曉陽云創空間。
園區通過“電商+直播+農戶”模式,開設抖音號、網店、微店,將曉陽鎮優質農產品、曉陽鎮恩輝農博園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同時,依托農博園整合曉陽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曉陽鎮京東網點、曉陽鎮農村淘寶以及曉陽鎮鄉村振興項目組,打造集有機種植、鄉村旅游、民宿體驗等產業于一體的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
2021年,林恩輝擔任福安市大學生創業協會會長,完善“創業苗圃—創業孵化器—加速器”三級孵化體系,積極面向大學生創業者開展創業專題服務、政策宣傳、創業指導、創業孵化等服務。
綜合立體的產業平臺,吸引不少創業者、返鄉青年加入。目前已引進20家創業團隊及企業,落地項目5個。在她的帶動下,當地不少產業帶頭人合力逐夢“電商3.0”:種植大戶謝萬柳被福安市人民政府評為“鄉土人才”;江如樹成立田知之水果公司、田鼠物流配送;陳云杰注冊小云葡萄商標,發展綠色有機葡萄……
如今,曉陽鎮葡萄種植總面積達8100多畝,年產量達1萬多噸,產值超過1.2億元,去年電商網絡零售額3300多萬元。今年國慶節前,曉陽鎮舉辦葡萄采摘節,林恩輝合作社種植的高山富鋅富硒葡萄獲大獎。(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雷津慧 李郁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