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福安市溪柄鎮茜洋村,返鄉鄉賢齊聚一堂舉行茜洋村教育基金會2018年第一次全體理事會,謀劃新一年基金會的獎學助教工作。春節期間,記者在福安采訪過程中發現,許多鄉村過年打牌賭博的陋習不見了,鄉親們聚在一起聊發展、謀振興的聲音多了起來。
茜洋村耕讀文化興盛,具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為激勵家鄉莘莘學子奮發學習、自強不息,形成獎學助學、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2017年3月4日在鄉賢陳桂平的倡議下,在茜洋村小學召開了茜洋村教育基金會第一次籌備會,40多名鄉賢認捐20多萬元,并在2017年捐助學生17人。
“教育與家庭幸福、家鄉發展、國家興旺息息相關。鄉村振興離不開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我們借著春節鄉賢們返鄉的機會,召開理事會,希望今年能捐助更多的家鄉學子。”該基金會秘書長吳海濱說。
走進福安溪潭上灣村,鄉親們則聚在一起探討振興古船文化的發展計劃。據了解,上灣村有200多年造福船的歷史,隨著現代船舶業的發展,古船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傳統技藝卻代代相傳,逐漸轉型為船模建造。
去年,傳統手工藝人陳呂光打造的丹陽型木帆船船模獲得了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辦的首屆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評大賽專業組二等獎。上灣村村委會主任羅景良說:“鄉村振興需要有文化振興做支撐,特別要挖掘和保護好傳統技藝,更好地傳承。”鑒于此,該村將荒廢的小學舊址翻新建立“上灣村古船文化歷史博物館”。今年春節,鄉親們聚在一起,就是討論如何將上灣古船文化更好的傳播出去,拓展市場。
在賽岐鎮,鎮花卉協會自發組織了“新春賽岐花卉盆景展”,協會成員自費提供盆景花卉,裝點賽江兩岸;甘棠鎮召開了新春企業家座談會,在全國各地創業的20多名甘棠籍企業家歡聚一堂暢談新一年的發展;在溪尾鎮省定貧困村仙洋村,在外鄉賢在村里召開了懇談會,為脫貧致富各抒己見……
行走福安鄉村,傳統春節過出了新氣象,方式更多元,文化味更濃,鄉村振興的步伐正穩步邁進。(記者 張文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