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華安縣委書記廖海軍、縣長陳敏杰帶隊赴華豐鎮開展“四下基層”、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調研活動,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縣域發展的要求,圍繞市委書記王進足提出的關于華安主城區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充分挖掘全域A級景區、文物資源、文化內涵與產業基礎,全力打造城關人氣提升和經濟發展新增長點,為華安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縣領導一行首先來到羅溪水庫壩址現場,在詳細聽取項目指揮部關于羅溪水庫項目基本情況和前期工作推進情況匯報后,廖海軍指出,羅溪水庫作為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的關鍵節點、國家規劃的中型水庫,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也是華安突破發展瓶頸、增強發展后勁的重要支撐。要前瞻性謀劃、高標準建設,在注重安全的前提下,著力提升項目綜合效益和區域人氣活力;要積極謀劃環湖旅游公路,將旅游公路的夜景亮化與城區夜景工程有機銜接,使其成為市民休閑健身、游客觀光體驗的黃金線路,真正把羅溪水庫片區打造成為華安新名片。
在華安經濟開發區鄉村振興產業園,縣領導一行詳細了解了整個鄉村振興產業園的規劃建設情況,并重點察看了福建和發制輥有限公司新廠區。在聽取企業負責人的介紹后,廖海軍指出,華安玉作為“十大國石候選石”和“中國四大名玉”,不僅是華安的一張名片,更是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個途徑。要立足工業應用,突破傳統市場應用,深挖其工業價值,積極主動尋求與大型國企、知名文旅企業的戰略合作,推動華安玉產業從資源依賴型向高附加值、多元化方向轉型;要堅持把文化創意作為華安玉產業的未來和引爆點,通過文創賦能,提升產品質量,推動華安玉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重展華安玉產業生機和活力;要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凸顯華安玉特色文化,做大做強華安玉品牌,使之真正成為承載華安文化記憶的載體。
調研過程中,縣領導與基層干部深入交流,并召開座談會,聽取華豐鎮工作情況匯報。
縣領導強調:
定位要精準。華豐鎮要立足城關鎮實際,全面梳理歷史文化底蘊和優勢特點,學深悟透上級決策部署,聚焦做活水文章、活化利用老鐵路資源、釋放生態紅利,匠心點綴山水景觀,整合文保資源集中城區展示,搶抓“研學+博物館”熱潮,努力打造辨識度高的城區名片。
路徑要清晰。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結合,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當好“服務員”,以國企改革為契機,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培育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領導干部要帶頭鉆研市場經濟知識,轉變工作方式方法,助力各種經營主體有效對接市場。
特色要凸顯。作為生態縣,項目招引必須優中選優,守住生態門檻;要引導玉石產業向高附加值、文創化轉型升級;新式茶飲要走“特、精、新”路線,敢于創新突圍,激活潛力后發爭先。
管理要精細。錨定建設“最美縣城”“特色縣城”目標,著力提升城管和鄉村的精細化管理水平;要推動軟硬件設施同步升級,特別是要植入獨特的藝術化、特色化、民族化等標識,有效凸顯華安特色。
隊伍要過硬。要狠抓作風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一級抓一級,層層壓實責任,不斷提升干部隊伍精氣神;要合理配置人員,明確責任分工,全力做好基礎性工作,大力開展“全員招商”活動,匯聚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當天,縣領導一行還現場開展巡河活動,仔細察看九龍江北溪(金山大橋段)水質狀況及河道管理情況。縣領導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常態化開展巡河行動,強化源頭管控,確保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協同推進,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為后續發展文旅、提升城區品質打下堅實生態基礎。
縣政協主席林炎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子川參加活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