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1日訊(通訊員 南靖宣 閩南網記者 柯嘉進 文/圖)坐落于漳州市南靖縣和溪鎮迎新村的七方研學基地,依托福建七方集團產業資源與閩西南生態文化優勢,創新構建“紅色文化+生態資源+勞動實踐”三維融合教育體系,為新時代勞動教育創新發展開辟新路徑。
黨建引領鑄魂:紅色基因融入勞動教育
基地深度整合蘇維埃列寧小學舊址等紅色資源,打造“紅色勞動課堂”特色品牌。通過與迎新村黨支部共建,創新組建“黨員+技術能手”|雙師隊伍,以黨員示范激發學生愛國情懷與勞動熱情,使紅色精神在勞動中傳承,理想信念在實踐中堅定。
生態資源筑基:五坊聯動培育時代新人
憑借120畝生態園區與9幢功能場館,基地構建起“五坊聯動”勞動課程體系,涵蓋木工坊、非遺工坊、中草藥工坊、農耕與養殖工坊、廚育工坊,依不同學段設置課程梯度,讓學生沉浸式體驗全流程勞動。從木工的榫卯拼裝,到非遺的藍染、活字印刷,再到中草藥種植與制香,以及農耕養殖實踐和廚育勞作,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勞動智慧,提升綜合素養。
校企協同增效:雙維評價助推鄉村振興
基地創新實施“雙師型”師資建設,聘請專職導師并邀請專家、非遺傳承人培訓,如聘請本地竹編非遺手工傳承人劉獻飛、劉天賜、迎新村“農民網紅”三叔、云霄立人學校副校長方惠升等擔任實踐導師,以師徒制傳授技藝,推動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為教育質量提供保障。
同時,邀請家長與社會人士參與,通過舉辦竹編作品展、藥膳品鑒會等活動,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收獲反饋;通過建立成長檔案、星級認證等多元評價機制,學生綜合素養顯著提升,90%參訓學生反饋“責任感與動手能力雙提升”。同時帶動迎新村農戶增收,實現教育提質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