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30日訊(通訊員 詔聞天下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清晨的江濱公園綠道上居民慢跑鍛煉,傍晚的口袋公園里孩子嬉戲、老人閑話家常,夜晚的中山文化廣場上舞步歡躍……詔安,這座依山傍水的閩南小城,正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聚焦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通過科學規劃、文化賦能、精細管理,持續推進公園廣場建設改造,將“綠色福利”送到百姓家門口,繪就宜居新圖景。
據了解,詔安縣針對老城區活動場所不足、設施老舊等民生痛點,統籌推進丹青公園、良峰公園等6座公園改造提升工程,并新建西安山生態園、中山文化廣場等公共空間。通過“拆建結合、騰挪空間”策略,盤活城市邊角地和閑置綠地,建成實驗小學、南關一搬等4處口袋公園,新增綠化面積3295平方米,昔日臟亂差的角落煥然一新,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園”。
市民在懷恩公園拍照打卡
在建設過程中,詔安注重挖掘文化內涵,將法治、食品安全、潮劇文化等主題融入公園場景,包括在江濱公園、五廠區口袋公園設置法治宣傳專欄,中山公園打造食品安全主題園區,懷恩公園推出潮劇文化展區,良峰公園普及雙擁文化,梅峰公園南廣場開展安全生產宣傳等,著力打造“一園一主題”的文化脈絡。
“以前散步要走很遠,現在家門口就有公園,環境優美、生活便利性顯著提升。”家住詔安縣實驗小學附近的陳女士對新建的口袋公園贊不絕口。近年來,詔安縣累計投入財政資金800余萬元,由縣領導牽頭成立項目專班,制定施工計劃并倒排工期,確保工程高效推進。目前,城區已建成7座大型公園和12座口袋公園,均衡分布于縣城各區域,形成自然與人文交融的景觀網絡。
2024年6月建成開放的中山文化廣場,毗鄰縣城中心繁華地段,占地約9000平方米,自開放以來迅速成為居民休閑“打卡點”。據統計,依托這一平臺,全縣累計舉辦燈謎競猜、文藝展演等文明宣傳活動40余場次,惠及群眾4萬余人次。2025年1月,詔安縣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啟動儀式暨“福文化·創工坊”授牌儀式在此成功舉辦,吸引大批居民游客參與,社會反響熱烈。
同時,詔安組建專業管護隊伍,落實專人巡查制度,科學搭配三角梅、櫻花等觀賞植物,打造四季有景的綠化環境。志愿服務隊同步開展文明勸導,累計規范廣場舞噪音污染10余起,巡查勸導850余次,并通過“靜夜守護”行動確保公園環境和諧有序。
“以前爬山怕踩到垃圾,現在步道整潔、綠樹成蔭,呼吸都暢快了!”經常來此晨練的王先生表示。如今,西安山生態園從原本雜亂的山地蛻變為占地330畝的市民休閑勝地,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則成為詔安新地標,口袋公園以“小而美”不斷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未來,詔安將持續發力,通過公園建設串聯起城市發展與民生幸福,讓文明創建成果真正惠及千家萬戶,為打造宜居城市注入持久活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