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3日訊(通訊員 謝小婷 閩南網記者 梁政 文/圖)近階段,長泰區古農農場通過細化部署、智慧巡河、協同聯動等一系列措施,推動河長制從“見行動”到“見成效”轉變,推進護河治河管河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細化部署,發揮頭雁效應。河長制工作的核心力量是河長。古農農場黨委主要負責人親自主持召開2024年度“河長制”工作部署會,下達“河長令”細化分解任務、強化工作措施,以上率下傳導、壓實河長責任,并結合“河長日”帶頭深入一線開展巡河活動現場辦公督查河長制工作,全場形成了黨委高位推動、率先垂范、相關科室協同聯動的河長制工作格局。2024年第一季度“河長制”APP巡河,場級河長巡河91人次,河道專管員巡河364人次,巡河完成率100%。
組織召開2024年度“河長制”工作部署會
古農農場黨委書記(河長)楊碧成及副河長王坤興深入花仙谷景區現場辦公部署溝渠及周邊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古農農場場長(河長)張子寅及河道警長卓金章開展“河長日”巡河活動
智慧巡河,實現立體監管。發揮“陸巡+空巡”立體巡河機制。古農農場統籌城監中隊、河道專管員、社區兩委等多方力量,全面推行“人防+技防”模式,通過“人巡+無人機+社區監控探頭”形式,采取“陸巡+空巡”方式定期對高排渠沿線、白石和石古段行洪溝等重點水域開展日常“拉網式”巡河,并結合雨季汛期加強河道安全巡查。無人機和社區監控探頭是古農農場積極探索巡河模式的有益補充,有效降低巡河難度,縮短巡河時間,提高巡河、治河效率,推進轄區河長制工作向“智慧管河 ”轉變。場河長辦建立專項微信群,將“無人機”納群管理,建立聯絡機制,在巡查過程中同步上傳影像資料,及時反饋問題,便于責任流域河道專管員當場迅速處置。
河長辦分管領導連劍波帶隊加強“陸巡”
聯合區河長辦、生態環境局、農業局相關工作人員到白石社區加強農業養殖尾水污染巡查
協同聯動,合力齊抓共管。發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管河護河。2024年第一季度,古農農場河長辦牽頭開展“河小禹”“巾幗護河”“企業河長”“民間河長”等護河志愿服務活動4場,志愿者們向群眾發放《河湖長制宣傳手冊》講解環境保護、污染防治、河道管理等知識;沿岸仔細巡查有無污水排放、警示標語是否損壞等問題,并隨手清理便道淤泥、打撈河道內枯枝落葉等,積極營造出“全民治水”的濃厚氛圍。同時,積極落實“上下游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與武安鎮、陳巷鎮開展聯合巡河,做好交界斷面涉水問題協調處置,切實發揮聯動會商、協同治理的最大效應。
“民間河長”帶頭開展巡河并清理河岸生活垃圾
綜合治理,全力提質增效。抓好問題摸排整改確保見實效。2024年第一季度,古農農場河長辦針對巡查發現的河道溝渠內工業農業廢水偷排、亂傾倒垃圾、漂浮垃圾等23項問題進行徹底整治,做到問題發現一處、登記一處、治理一處。同時,組織機械臺班及人工對龍東社區至張山排洪溝、共同新村循環池入水口、研學基地管網改造工程(白石)附屬排洪溝、石古水質監測點溝渠及循環池等重點流域進行集中清理整治,累計清理溝渠內及沿岸30米范圍內漂浮垃圾、塑料垃圾、生活垃圾等約7.8噸,清淤疏浚約3500平方米,有效提升河道、溝渠水環境質量及雨季汛期行洪安全。
通過各方的聯防聯治,古農農場轄區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2024年1~2月份流域古農高排渠、白石山邊2個區考核交接斷面及沿岸溝渠水質檢測數據均達V類及以上(3月份水質檢測數據暫未公示)。
研學基地管網改造工程(白石)附屬排洪溝改造提升工程鋪設排水管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據介紹,長泰區古農農場將進一步深化“河長制”管理工作,強化河長管、治、保“三位一體”工作職責,努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生態”的河道環境,讓水生態環境改善成果更多惠及轄區居民群眾。